巴基斯坦打稀土牌,这次轮到中国了吧!石油让美国开采,铜矿给了加拿大。巴基斯坦预估

世界今若在 2025-08-27 11:28:23

巴基斯坦打稀土牌,这次轮到中国了吧!石油让美国开采,铜矿给了加拿大。巴基斯坦预估稀土有500万吨,但是稀土不同于石油和铜矿,目前全球,只有中国有稀土提炼技术,如果不和中国合作,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2025年8月,巴基斯坦宣布探明约500万吨稀土储量,瞬间引爆国际市场关注。这个数字不算小,占全球总储量的5%,放在全球资源版图上,已经是“重量级选手”。   不过,这次巴基斯坦不打算再走老路了——不同于前些年石油交给美国、铜矿卖给加拿大,这次他们把稀土视作“国家牌”,要好好打。   稀土不是普通金属,它是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从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风电设备到导弹、雷达、激光武器,样样都离不开它。   问题是,稀土想开采容易,想提纯就难了。别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也有稀土矿,但真正能把稀土做干净的,全世界目前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根据中国稀土学会的数据,全球90%的稀土分离提炼产能都在中国。这不是靠垄断,而是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徐光宪院士就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把稀土提纯效率提高了百倍,成本直接砍掉七成。   现在全球能做到99.99%高纯度稀土的,就中国一家。澳大利亚折腾了15年,纯度还卡在92%,连智能手机都用不上。而中国的稀土产品,一吨能卖出40万美元的高价。   所以,巴基斯坦这500万吨稀土,听起来很亮眼,但要想变成真金白银,光靠资源是不行的。   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产业链,最后只能像过去一样,把矿卖了,赚点辛苦钱。石油和铜矿的教训,巴方显然已经看明白了。   中国这边,其实早有准备。中巴经济走廊这些年铺的路、建的港、修的电站,现在看来,都是为这一步打基础。   比如,中国援建的塔尔煤电站,每年能发160亿度电,正好能供稀土提炼这种高耗能产业使用。   瓜达尔港新建的危险品仓库,也为稀土半成品储运留足了空间。这一切,拼起来就是个完整的稀土产业链雏形。   技术合作也不是空话。中国专家团队已经多次前往巴基斯坦采样、测绘,还规划了职业培训学校,准备在五年内培养一千名本地工程师。   这些人,将成为未来巴基斯坦稀土产业的骨干。和以前“你出地、我出人”不同,这次是“你学会了,我再扶一把”,合作升级了。   不仅如此,巴基斯坦外长达尔在8月与中国外长的对话中也明确表示,对华合作是全国共识。   在这个战略方向上,巴方态度坚定,目标清晰。说白了,巴基斯坦这次是认准了中国,不再当资源“搬运工”,而是想借中国的技术和经验,把资源吃干榨净。   不过,这事并非一帆风顺。美国这边可不乐意了,他们早就盯上巴基斯坦的资源了。   路透社披露,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此前专程飞到伊斯兰堡,和巴方谈合作、谈税收优惠,就是想要拉巴基斯坦进自己“去中国化”的稀土计划。但巴方这次没轻易点头。   美国的问题在于,它自己也缺稀土。2025年,美国本土稀土产量只占全球2%,90%靠进口。   F-35战斗机、激光制导炮弹、航空发动机,这些军工装备都得靠稀土做材料。   之前美国拼命砸钱扶持本土企业MP Materials,结果产品纯度不够、成本还翻倍。   想靠墨西哥转口买中国稀土,又被中国海关的“全链条溯源系统”卡住。“稀土独立计划”最快要等到2028年才能见效,眼下只能干着急。   这时候巴基斯坦突然亮出了稀土底牌,美国自然眼红。但问题是,巴基斯坦自己没有提纯技术,也没有配套产业。   要么继续当矿石出口国,卖原料;要么和中国合作,建产业链。从现实角度看,巴方要想把稀土变现、变强,只能选后者。   当然,难题也不少。大部分稀土矿区分布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交通、电力、水源都不理想,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   俾路支省的武装势力不时袭击基础设施项目,外国专家和工程车队也是攻击目标。要想稳定推进项目,必须有充足的安保和地方协调机制。   环保压力也不能忽视。稀土提炼过程会产生放射性废渣和酸性废水,这些都得花大力气治理。   中国自己是有经验的,但巴基斯坦能否跟得上治理标准,还得看后续投入和监管。   尽管挑战不少,但机会也很大。对巴基斯坦来说,和中国合作意味着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更能让国家经济从“资源依赖”转向“价值创造”。   对中国来说,则是保障稀土供应安全,拓展海外资源渠道,降低单一来源风险。   从更大的格局看,如果中巴稀土合作成功,不仅能稳住全球稀土供应链,还可能将全球稀土贸易和定价权,逐步向东方转移。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巩固产业主导权的重要机会;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一次打破资源出口困局的战略转型。

0 阅读:1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