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第180师悲剧时,毫不隐晦的指出就是师长郑其贵作

雨后清新绿天 2025-08-26 11:11:51

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第180师悲剧时,毫不隐晦的指出就是师长郑其贵作出了错误判断![紫薇别走] 志愿军师长郑其贵做出了一个改变数千人命运的决定,销毁电台,分散突围,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最惨重的单师损失。 当时的战场局势已经相当危急,志愿军主力部队正在全线北撤,接到的任务是掩护主力撤退,但问题在于,面对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穿插,郑其贵对上级"节节抗击"的命令理解出现了偏差。 杨迪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直接参与了当时的指挥决策,郑其贵将"节节抗击"理解成了"死守阵地",这个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了严重后果。 朝鲜战场,美军凭借装甲优势快速推进,本就弹药不足、人员疲惫,却在宽达几十公里的正面上分散防守。 郑其贵在白天侦察时发现美军部队活动频繁,误以为全师已被包围,尽管志愿军司令部通过电台明确指示利用夜暗条件转移,并未坚决执行。 在与上级失去联系后,郑其贵做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同时下令销毁所有通讯设备和密码本,这相当于主动切断了与上级的联系,放弃了集中指挥。 当时集中全师兵力向一个方向突围,哪怕损失惨重,至少还能保存基本建制,但分散行动的结果是指挥体系完全瓦解,官兵失去组织各自为战。 将责任完全归咎于郑其贵显然不公平,军部能够直接指挥的预备队几乎为零,兵团与各军之间通讯中断长达几十小时,友邻部队撤离时未及时通报,后勤补给线也完全断绝。 郑其贵本身是经历过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老革命,军事经验并不缺乏,但在极度的战场压力和信息不明的情况下,他作为最高指挥官确实做出了关键性的错误判断。 志愿军在现代化战争中面临的多重挑战,通讯设备落后导致指挥不畅,后勤保障薄弱影响持续作战能力,而指挥员对机械化战争的适应也需要时间。 网友热评: “郑其贵师长死守命令不突围,白白错过最佳时机,不是坑人吗?” “兵团电台炸了三天失联,韦杰军长急得跳脚也没法调援兵,系统指挥失灵才是根子!” “断粮七天还在死扛,女护士摸黑爬回部队,炮营打光炮弹拼刺刀到最后一刻,这种血性有几个师能做到?” “他们硬扛美军五天,给主力撤退抢出窗口,华川阻击战要不是他们垫着,九兵团十几万人可能全交代了!” “回国后授衔被打压,电视剧都不提他们,老实人就该被遗忘?” 如果换成今天的指挥体系,180师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或者,在那种绝境下,如果是你,敢不敢违抗命令带兄弟突围?评论区等你拍砖! 信源:志愿军党委原始通报文件

0 阅读:118

猜你喜欢

雨后清新绿天

雨后清新绿天

雨后清新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