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众取宠!浙江,女子两次投诉“鲁迅夹烟墙画”误导青少年,绍兴文旅局硬刚到底,媒体锐评:让鲁讯夹烟,天塌不下来。 鲁迅先生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百年以后夹烟的生活习惯,都会有人想来改变。 历史不容篡改,不要打着误导青少年的口号,用胡乱带节奏来哗众取宠! 近日,浙江绍兴的鲁迅纪念品,因一面“鲁迅夹烟”的墙画意外走红。 部分游客喜欢来到墙下,与鲁迅先生来张“给先生点支烟”的合影,有人会点燃打火机,有人会烟起一支烟,来纪念伟大的鲁迅先生。 然而,游客的这一行为,却让控烟自愿者孙女士觉得十分不妥,她认为原画是鲁迅先生在家里抽烟,而这副墙画是进行过抠图去背景。 有引导室外人聚集抽烟的危险,并存在误导青少年的行为。 她建议纪念馆将鲁迅夹烟的墙画,换成右手握拳的墙画。 8月24日,孙女士接受了采访,并告诉大家为什么会举报这面墙? 原来孙女士无意刷到一名女生在鲁迅夹烟画前,摆出一个双手交叉的画面。 为了让投诉的理由更加充足,孙女士还特意找到了鲁迅夹烟的原图。 经过对比,她发现原图烟纹更小,而且是在室内夹烟。 值得注意的是,固执己见的孙女士,已进行过两次投诉,大有一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对于孙女士的投诉,绍兴文旅局也硬刚到底,做出了正面回应。 8月25日,绍兴文旅局工作人员回应称,上午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 全国网友都表示,这是历史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绍兴鲁迅故里的一张名片,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 对此,媒体《南方都市报》也做出了锐评:让鲁迅夹烟,天塌不下来。 并嘲讽“见谁锤谁”的自媒体,应该尽快顺应大众,社会并不会每次都顺从那些刻意出奇出新的说法。 表达可以,但要回到表达本身,而不是总以社交平台流量强制他人改变。 打着禁烟的口号,不让鲁迅先生夹烟,网友们又是怎么看的呢?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有网友怒斥,不要让一颗老鼠屎,坏了大家的心情,这是历史照片,我们从小在各种书籍上都见过这张照片,没觉得任何不妥。支持绍兴文旅的决定,不能因为某些不同声音,而改变历史的客观事实! 也有网友戏谑,一百年前的鲁迅先生抽着烟,思考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百年后的游客,思考着把他的烟拿掉! 如果按照这种举报逻辑,那岳飞将军的纹身,总不能怕对青少年有误导,将“精忠报国”四字纹身抠掉吧? “酒仙李白”必须酒后才写诗,是不是也该被举报呢? 众所周知,李白的酒是他诗兴大发的源泉,没有酒,也许就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些豪放飘逸诗篇。 在时光的长河中,鲁迅的形象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他的文字是那山上的巨石,沉甸甸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可为什么会有人举报他夹烟呢?其实就是一种过度解读,如同拿着放大镜在找错。 我们应尊重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和生活习惯,把精力放在传承他们的精神上,而不是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掐了鲁讯的烟,谁来点燃思想的火?让鲁迅夹烟怎么了?那一缕缕的烟雾,代表着文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更是一种对当代无奈的批判。 一支燃尽千秋意, 笔剑书间破暗层。 烟缕携思穿暗夜, 文豪运智对昏灯。 夹烟恰似拈星斗, 点亮文途愤懑增。 鲁讯夹烟墙画别陷文化洁癖误区 掐了鲁迅的烟谁来点燃思想的火 媒体:让鲁迅夹烟天塌不下来
哗众取宠!浙江,女子两次投诉“鲁迅夹烟墙画”误导青少年,绍兴文旅局硬刚到底,媒体
一路有风
2025-08-25 20:19:09
0
阅读:318
改个网名
又是个女权吧?
天狼星用户xxxxxx 回复 08-26 01:32
不是,这女的卖尼古丁袋的,纯生意
用户14xxx61 回复 08-26 00:25
把“吧”字去掉!
cqs2000
馆方还了解处理个der,代表周树人怼回去啊[滑稽笑]
浊以静之徐清
自由的鲁迅都要接受自媒体的监督[哭笑不得]
用户10xxx26
既无知,又无耻。
用户10xxx71
女权主义打击不满足于活男了
基围虾
这哪里是烟?这是文人在历史车轮下的叹息
用户10xxx90
吹毛求疵。
墨者
SABY,又见SABY
遗忘故作坚强
有病回家看病!
用户10xxx98
现在这样的狗挺多的
行走
[拍手]我甚至感觉不抽烟的鲁迅没有灵魂
用户15xxx70
第五纵队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