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涨疯了,美国没招了 尽管美国宣称关税政策导致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由外国以及海

天天纪闻 2025-08-25 18:19:11

物价涨疯了,美国没招了 尽管美国宣称关税政策导致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由外国以及海外企业承担成本,但美国民众以及企业正在为这项政策买单。 目前截至6月份,美国消费者承担了22%关税成本,预计10月将提升至67%,最终有可能是100%。   物价疯涨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最开始是供应链出了问题,疫情期间好多工厂停了工,物流也跟不上,东西生产不出来又运不出去,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后来虽然工厂慢慢复工了,但美国自己的制造业根本顶不上来,光是2024年制造业就有差不多50万个岗位没人填,好多工厂想扩大生产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人。   这就导致美国还得大量依赖进口,但这两年美元汇率起起落落不稳定,2025年初的时候1美元只能换7块多人民币,比前几年弱了不少,进口东西的成本更高了,这些成本最后还得加到消费者头上。   能源价格的上涨更是火上浇油。虽然美国自己产油不少,但国际上的地缘政治一紧张,石油价格就跟着波动,汽油价格动不动就往上涨。家里取暖用的天然气价格也不省心,冬天一来更是涨得厉害。   能源价格一涨,运输成本跟着上升,不管是原材料运进来还是产品运出去,成本都高了不少,最后所有东西都得涨价。   更麻烦的是,美国这几年一直在推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投资减少了,结果新能源又没完全接上,能源供应变得特别不稳定,价格自然就下不来。   劳动力市场紧张也是个大问题。不光制造业缺人,服务业更是缺得厉害,餐厅、酒店这些地方常年在招人,但就是招不够。这就逼着老板们不得不提高工资,不然根本留不住人。   2024年的时候,服务行业的薪资涨幅已经止住了下跌的势头,尤其是那些需要面对面服务的岗位,工资涨得更明显。但老板们不可能自己承担这些成本,只能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提上去,这样一来,工资涨了物价也跟着涨,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叫工资-物价螺旋,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   面对这么严重的通胀,美国政府不是没采取措施,但效果都不怎么理想。最主要的办法是美联储加息,从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把利率提到了5.25%到5.5%的高位,这是23年来最高的水平。   加息本来是想让大家少借钱、少花钱,从而压低物价,但副作用太大了。好多企业借钱成本变高,扩建计划只能搁置,甚至有些小企业直接撑不下去倒闭了。   2023年的时候还出了硅谷银行倒闭这样的事,就是因为加息导致银行手里的债券贬值,引发了挤兑。到2024年9月,美联储实在扛不住了,又突然宣布降息50个基点,把利率降到4.75%到5.00%之间,这说明他们也怕加息把经济彻底搞垮,但这么一降,抑制通胀的力度又减弱了,物价上涨的压力根本没解除。   政府在财政政策上也是左右为难。2024年3月的时候,拜登政府签了个4600亿美元的拨款法案,让联邦机构能维持运转到9月,避免了政府停摆。这种临时拨款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钱花出去了,相当于给市场注入了更多流动性,反而可能让通胀更严重。   而且这只是权宜之计,剩下的拨款还得接着谈,整个2024财年的政府支出上限是1.66万亿美元,这么大的支出规模,光靠税收根本不够,只能靠借债,结果就是政府债务越积越多,现在连还利息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更别说用财政手段来调控物价了。两党在这些问题上还老吵架,根本达不成长期共识,政策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住房成本的上涨更是让普通人苦不堪言,这部分在通胀里占的比重很大。虽然2024年9月住房服务通胀稍微有点回落,但非住房的服务通胀又上去了,环比涨了0.5%。一方面是房价居高不下,年轻人想买房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是房租涨得飞快,尤其是在大城市,稍微好点的地段,房租每个月都得几千美元,好多人一半的工资都得用来交房租。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一方面是建材价格涨了,盖房子成本高了;另一方面是好多地方缺房子,供需失衡,再加上投机资本在房地产市场炒作,普通老百姓想住得舒服点越来越难。   更根本的问题是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这些年制造业大量外流,国内只剩下高端制造业,普通消费品大多靠进口,一旦国际供应链出点问题,国内物价马上就受影响。   现在想把制造业拉回来,却发现没人干活,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觉得又累又没前途,而需要高技术的岗位,又找不到那么多有技能的工人。这种劳动力结构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就算企业想在美国生产,要么招不到人,要么就得付高薪,结果还是得涨价。  

0 阅读:164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