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休养连行至赤水河西岸,女红军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部队需要行军,只能把孩子留在老乡家里,身旁放上了30块大洋以及2碗烟土,手书:“我们去打王家烈,为穷人讨公道,日后有缘再来认领。” 1983年,孔东梅前往古蔺县探访,找到已经故去的张二婆家里。听说“红军的后代回来寻亲”,屋子里里外外围满了乡亲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当年,张二婆回到自己草房,捡到了一个红军娃娃。女娃额头上有胎记,身旁放着两碗烟土以及几十块大洋。” 只是那个年代穷苦,别说是一张照片,连张家后人也不知道任何只言片语。这个孩子去哪里了?如果还在世,女娃娃也应该四五十岁了。事情还要从四十多年前讲起,当时红军主力转战到赤水河西岸,身怀六甲的女战士贺子珍突然肚子阵痛。 于是,找了一间草房,屋里还挂着一壶开水,明显“房主人刚走不久”。好在生产特别顺利,一个女娃娃呱呱坠地,外面已经是枪林弹雨。如此情形,带着孩子走,孩子必定也是没命。于是,休养连连长找来,提出:“我知道你不舍的,但是为了孩子,把她留在老乡家里吧。” 贺子珍含泪点了点头,最后亲了一口女儿,看着孩子被放在屋里,就被担架员抬走了。休养连连长提笔写下:“我们去打王家烈,为穷人讨公道,日后有缘再来认领。”在孩子身边,又放上了30块大洋以及2碗烟土(当时是硬通货),当做孩子的抚养费。 几十年过去了,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故地重返,特意来到古蔺县白沙镇探访,寻找“这位姨姨的下落”。因为年代久远,张二婆早已离世,她的家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一回事。最终,古蔺县派人查阅资料,在县志中找到了记述:“民国二十四年,白沙镇张二婆捡到红军娃,抚养三月,因疖毒而亡,仅保留了一双系着红布条的小袜子。” 孔东梅得知消息,哭成了泪人,这些都与外婆的回忆完全吻合啊。
1935年2月,休养连行至赤水河西岸,女红军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部队
历史解码局
2025-08-25 04:55:10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