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我们印象中,李白、杜甫、王维这三个人都属于“必背套餐”,但是这三人的出身其实差别很大。其中看起来很苦逼的杜甫其实出身非常高,他的父亲是兖州司马杜闲,母亲是清河崔氏,这可是“五姓”家族,约等于全天下最牛逼的门第。杜甫的姥姥姓李,是义阳王李琮的女儿,李琮的父亲是纪王李慎,李慎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孙子。甚至杜甫的母亲崔氏的外公都是舒王李元名,也是李渊的儿子。
等于杜甫是李渊的双重后代!buff叠满~~
而他祖父杜审言出自京兆杜氏。当时俗语有云,古语有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可见这家子有多么牛逼。他家可以一直追到三国时期征伐孙吴的当阳君杜预,以及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杜周。
总之,牛逼。
李白就差很多了,差到他爹到底是干啥的,到今天也没个准确说法,只能推测是富商,去西域经商, 因此李白才出身在碎叶城,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
而王维的出身在这两者之间,但是更接近杜甫。他爸王处廉,官居汾州司马,出自河东王氏,是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家族五代都任官职。太原王氏我举个例子,唐高宗第一个皇后王氏,就出自太原王氏,大家就能get到这个家族多牛逼了。而王维的母亲会更不得了,是博陵崔氏出身,就算在“五姓”家族中,博陵崔氏也是五姓之首,属于李唐皇室梦寐以求的联姻对象。出生在这种家族中,李白折腾了一辈子都没咋实现的当官梦,对王维来说就是分分钟。
王维受家庭熏陶,“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也就是文章好、书法好、音乐细菌拉满,属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青年。这个“闲音律”在《集异记》中还有记载,王维“性娴音律,妙能琵琶”。
最猛的是,他还是个大帅逼....
妈的上帝到底给他关了哪扇窗?
王维不仅聪明,而且还很会来事(上帝:我没关窗户)。唐代的进士科和后来的科举不一样,根本不遮挡考生名字,所以催生了“行卷”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打招呼走后门。比如宰相张九龄的弟弟诗人张九皋,就是向太平公主“行卷”,然后公主写信给主考官,说这个人我定了,明年录取为状元。我话说完,谁支持?谁反对?
在这种制度下,王维也跑去“行卷”,然后他认识了岐王李隆范。岐王是玄宗的弟弟,但是对玄宗影响力并不大。但是他很够意思,“待之如师友“,又怕王维找不对门路,就让王维带上诗画和琵琶,穿上最漂亮的华服,去找玄宗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行卷”。
此时王维年方二十,翩翩佳公子,一曲《郁轮袍》听的公主如痴如醉。岐王抓住机会,让王维入座,又让他呈上自己的诗文和画作。公主一看,这不是我平时最喜欢的诗吗?居然就是你写的?爱豆来到我家门?
岐王再次助攻,说这么有才的青年,你忍心看他落第吗?公主说:那怎么能够呢!这人明年一定能考上进士,我说的!啊?你说我之前要推荐另一个?他算什么登西?也配和我爱豆比?撸了!
王维一激动,写下了《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绿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古代的彩虹屁朋友圈小作文~
于是第二年,王维果然顺利进士及第,当上了太乐丞,掌管礼乐事务。
由于玉真公主搞得定,向她“行卷”,或者希望由她推荐当官的人不止一两个,李白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李白可没有王维的帅气和出身便利,但是他另辟蹊径,走了另一条路线:
宗教
李白本身就倾心道教,他有个好朋友,叫做元丹丘。这人跟他有多好呢?大家都背过下面这首诗吧: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个“丹丘生”就是元丹丘。李白曾经说自己“与逸人东严于隐于岷山之阳”,而“东严子”就是与他“弱龄”订交、结为“异姓天伦”的元丹丘,
而巧的是,玉真公主也在“岷山之阳”,也就是青城修行,而且和元丹丘关系很好。济源《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石碑中就记载:“大昭成观威仪臣元丹丘奉敕修建”。元丹丘当时任昭成观威仪,昭成观在长安皇城的西边,旁边是长安最大的道观——玉真观,也就是玄宗为妹妹修建的道观。因此两人有往来并不奇怪。唐代魏颢的《李翰林集序》云:“(李)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这里的持盈法师指的就是玉真公主。
所以李白通过元丹丘认识玉真公主并进入官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李白也为玉真公主作了一首《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是把玉真公主彻底比作仙女了~
看起来,李白和王维都借着玉真公主的门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别忙,后面就该转折了,上帝他老人家来关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