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2年,曹魏第一谋士荀彧病重,曹操派人给他送来了3层食盒。荀彧一层一层打开,却发现每层都是空的。智慧过人的荀彧瞬间明白:“曹操已经容不下自己,欲置自己于死地了。”
荀彧这人,出生在163年,颍川郡颍阴县,那地方现在是河南许昌一带。他家世显赫,祖父荀淑德高望重,有八个儿子被称作八龙,父亲荀绲当过济南相,叔叔荀爽做到司空。从小荀彧就显露出不凡才华,南阳名士何颢见了他,直夸有王佐之才。永汉元年,他被举孝廉,出任守宫令,管宫廷事务。可董卓乱政后,他看不下去,干脆弃官回家,带着宗族迁到冀州避祸。那时候很多人舍不得老家,只有荀彧果断,领着亲戚北上。
初平二年,荀彧观察天下形势,觉得袁绍势力虽大但成不了气候,就去东郡投奔曹操。曹操那时驻扎东郡,听说荀彧来,亲自迎接,两人聊得投机,曹操马上任命他为奋武司马,当时荀彧才29岁。从这开始,荀彧就在曹操手下干了,参与各种军机大事。兴平元年,曹操打徐州陶谦,留荀彧和程昱守鄄城。吕布大军杀来,荀彧巡视城防,加固工事,还说服郭贡大军不帮吕布,最终守住三城,为曹操稳住后方立了大功。
第二年,荀彧建议曹操先抢麦子,再打吕布,曹操听了,很快就收复兖州。建安元年,荀彧劝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他帮着筹划护送,献帝到了后,荀彧当侍中守尚书令,处理朝廷文件,协调各方面。他还推荐了不少人才,比如钟繇、陈群、司马懿,这些人后来都成曹操骨干。建安五年官渡大战,荀彧分析袁绍缺点,建议曹操守住阵地,他天天看情报,派人送粮草,确保前线不缺,最终帮曹操赢了袁绍。
建安八年,曹操封荀彧万岁亭侯,给一千户食邑,四年后又加一千户。曹操几次想让他当三公,他都推辞,说自己功劳不够。公元204年,有人提恢复九州制,荀彧在朝堂反对,说那样反而不利统一,其实是在限曹操势力。在曹操南征荆州时,荀彧管后方,调兵运粮,没让大军有后顾之忧。这些年,他的建议曹操基本都听,他常拿着地图竹简,晚上点灯谋划,为曹操统一北方出力不少。
荀彧效忠汉室,对曹操权力膨胀不满。早年他投曹操时,曹操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两人合作顺当。可后来曹操野心变大,虽没公开称帝,但开始为儿子取代汉室铺路。统一中原后,曹操就这么干了。公元212年,曹操控关中,后方稳,就带兵南下打孙权。出兵后不久,两人政治上彻底闹掰,分歧以荀彧死结束。
荀彧悲剧在于他忠汉却选曹操,本想曹操救大汉,可后来发现曹操就是汉的掘墓人。早年曹操确实以复兴汉室为目标,但实力强了,人就变了,野心膨胀,为子孙篡位做准备。这次打孙权时,曹操让董昭散布舆论,说丞相功高,该封国公,加九锡。荀彧威望高,这种事得他带头。曹操不便出面,让董昭写信给荀彧,说曹操救国平乱,征战三十年,汉朝中兴靠他,早该封公,人心所向。
荀彧知道这是曹操意思,不同意就得罪人。但他清楚这是篡位一步,作为汉臣,他不愿见,尽管知后果,还是婉拒董昭。曹操不满,但没发作。大军到濡须,曹操上表让荀彧来劳军,顺势夺他权。新职侍中光禄大夫,是虚的。荀彧南下,到寿春病留。这时曹操送三层食盒,每层空空。荀彧懂了:名义汉臣,实际吃曹操饭,我能给荣华,也能拿走,你自己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