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元凶的结局:在太平洋战场成为炮灰。 1942年8月的所罗门群岛,日军第17军司令部弥漫着焦躁的硝烟味。当海军在萨沃岛海战中大胜美海军的捷报传来时,陆军将领们感觉自己似乎又可以了。 第17军军长百武晴吉中将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请战书,最终将“头彩”颁给了狂热的一木清直大佐。 6年前,还是大队长的一木清直借口手下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爆发。 此时,这个曾点燃卢沟桥战火的男人正用望远镜凝视着埃斯佩兰斯角,他坚信岛上的美军不过是“被吓破胆的兔子”,更何况根据现有情报,美军只有区区三千人,自己手下的一千名勇士足以将之彻底歼灭。 8月21日凌晨的泰纳鲁河口,一木率领900余名日军踩着月光发起冲锋。他们不知道的是,河对岸的美军陆战一师已构筑起三道防线,岛上枕戈待旦的美军根本不是3000人,而是1.1万人。 当日军踏入照明弹的光幕时,几百挺M2重机枪喷出的火舌瞬间织成死亡之网。 美军参战人员回忆:“那些黄色军装像被镰刀割倒的麦秆,但倒下的人仍会突然跃起——他们拉响了藏在腰间的甜瓜手雷。” 这场持续四小时的屠杀改写了交战规则,一小时内900多名日军只留下了850具尸体。当美军医护兵雷蒙德·莱克尝试包扎日军伤员时,对方突然引爆手雷的举动彻底激怒了美军:不要留情,遇到日本人直接用坦克碾死。 次日清晨,战地记者拍下了震撼的一幕:M3轻型坦克碾过日军伤兵时,履带下发出令人牙酸的骨裂声。这种报复性行为很快成为美军对付日军“玉碎战术”的标准回应。 夕阳西沉时,美军在河滩发现了一木清直的尸体。这个曾宣称“大日本皇军一人可敌百人”的狂徒,最终用他的指挥刀完成了切腹。 这场战斗中美军共有35人阵亡,75人负伤,成为“兵力优势与火力压制”的经典案例。而泰纳鲁河自此被美军称为“傻瓜河”,提醒着后来者: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武士道精神不过是画饼充饥的笑话。
卢沟桥事变元凶的结局:在太平洋战场成为炮灰。 1942年8月的所罗门群岛,日军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5-08-24 10:42: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