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团队突破研究: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策略
病理重塑的心肌缺血微环境,其特征为持续缺氧、代谢不足以及炎症介质的积聚,严重破坏了线粒体的稳态。
8月19日,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研究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Augments the Reparative Capacity of Macrophage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jury”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增强策略,即向巨噬细胞中引入健康的外源性线粒体,以生成线粒体移植巨噬细胞(Mito-T-Macros 或 MTMs),这些细胞能够抵抗心肌梗死后产生的压力。线粒体移植(MT)有效地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具有修复作用的 M2 样表型,从而增强促愈合功能,包括迁移、侵袭和吞噬作用。从机制上讲,MT 加速了巨噬细胞向修复状态的表型转变,并延长了其在愈合阶段的活性。尤其是,部分移植的线粒体从 MTMs 中释放出来,随后被心肌细胞内化,这表明存在一种额外的心肌支持机制。总体而言,巨噬细胞迁移(MT)增强了巨噬细胞的修复能力,并有助于巨噬细胞迁移疗法(MTM)改善心肌梗死(MI)后的心脏重构。这些发现支持巨噬细胞迁移疗法作为一种有前景且创新的方法来修复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