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土改期间,青海民和县的农民从地主家里挖出埋在地下的家财。当地主知道自

瑶光映心曲 2025-08-24 03:34:21

1951年,土改期间,青海民和县的农民从地主家里挖出埋在地下的家财。当地主知道自己的家财会被没收后,他将家财放进箱子里并埋在里屋的地下。他认为这里应该是最安全的。孰料,当农民闯进他家后,很快就发现了他埋藏家财的地方。 青海民和县的李老财,从清末出生在有田有房的家里,长大后接手父亲的地产,通过雇长工种地,一点点扩大规模。到民国时候,他已经攒下几百亩地,还放贷给周边人,利息高得吓人,灾年也不饶人,逼着欠钱的用田抵债。村里佃户得给他交租,他总扣这扣那,日子过得舒坦,雇人伺候,抽大烟,偶尔去县城耍钱。解放前,他还囤粮卖高价,赚了不少。土改风声紧,他就着急财产的事,开始藏东西,但还是住老宅子。那个时代,地主靠这些手段积累财富,农民苦哈哈干活,却分不到多少。李老财这类人,精于算计,村里人对他意见大,但以前没人敢说。 李老财年轻时就帮父亲管田,学着怎么榨租子,雇的工头帮他盯着长工,少干活就罚。抗战那会,他不捐粮给国家,反而收粮食藏起来,等价高了卖,银元越堆越多。村里穷人借他的钱,还不上就得卖地给他,家破人亡的不少。他家院子大,仆人多,吃饭时他坐上座,别人站着伺候。土改前,他听说政策变,就转移部分东西,但没全藏好。青海那个地方,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推开,民和县也跟上,农民开始组织起来。李老财这类地主,过去靠剥削过日子,现在政策一变,他们的财产就成焦点。村里老佃户知道他家底厚,早留意他的动静。 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带农民去李老财家。一个老佃户指着墙角新土,说上个月夜里听到挖声,狗叫得不对劲。农民们挖出三箱银元,又在墙缝抠金镯,灶台下拽出田契。工作队里以前给他家管账的老人,指东厢房青砖下还有旧银币,一挖果然有。猪圈那边,贫农媳妇洗桶摸到玉镯。整个过程,农民检查每个角落,后院树下挖金条,炕洞里掏珠宝,粮仓底翻布匹。财产清点后,记录在册。青海土改中,这种挖藏财的事常见,地主想瞒,但长工帮佣早知道。民和县农民通过这些,发现地主财富来路不正,全是农民血汗换的。 挖财产时,农民没停手,继续搜房屋每个部位。墙砖缝隙、灶台砖块、地板青砖,全撬开检查。东厢房那块砖下,银币堆成堆。猪圈泔水桶底的玉镯,雕字虽泡坏,但看得出是传家宝。后院柴堆移开,水井边探查,老树根下布包金条露头。炕上摸索,布袋珠宝散出。粮仓底下,布匹衣物叠放。工作队指导分类,银元一堆,金饰一篮,田契一摞。青海土地改革强调没收地主财产,分给穷人,这种挖藏过程,让农民看到地主狡猾,但瞒不过眼睛。村里人回忆地主过去克扣工钱,借贷压人,现在财产暴露,农民才明白为什么祖辈穷。 整个挖藏过程持续半天到晚上,农民轮换检查,没放过角落。院子中央财产堆积,银光闪闪。工作队宣布这些转给农民用。李老财财产来源,全靠剥削,农民干活他收成大头。青海民和县土改,类似事件多,地主埋东西以为安全,但佃户长工天天在,动静瞒不住。挖出后,清点仔细,避免遗漏。田契烧掉,象征旧关系结束。农民从这些事,理解阶级剥削本质。地主过去威风,现在财产归公。 财产挖出后,很快转为耕牛农具,分给贫农。各户领到东西,开始耕新地。银元买种子工具,改善生产。李老财划成地主,失去地产,搬简棚,参与劳动。老佃户管村务,帮助分配。村里关系变,农民管事,主仆颠倒。旧剥削模式没了,农民自家种地,收获多。青海土改后,类似变化遍地,农民翻身。

0 阅读:50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