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贾母曾说过一句话:
“……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
这个“五十四年”有零有整,应该是具体的时间,而非虚指。古代女子一般在十八岁以下成婚,因此贾母进入贾府五十四年,即便满打满算,她的年龄也应不超过七十二岁。这一点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也有所体现。刘姥姥自称七十五岁,贾母的反应是:“比我大好几岁呢”,这与贾母年龄在七十二以下是吻合的。
书中王夫人也说过,自己是“快五十岁的人”。由于王夫人是原配,可推测贾政也在五十岁左右,两人年纪相差不大。而贾赦作为哥哥,应当已逾五十,这也与贾母十六七岁进门、十八九岁生子的时间线相符。
总而言之,贾母在书中的年龄应在七十岁上下,不会有太大出入。但到了第七十一回,贾府就开始为贾母筹备“八旬之庆”了。
这期间满打满算只过了两三年,最多不超过四年,绝不可能是八九年。也就是说,贾母此时至多七十五岁,为何却开始过“八旬之庆”了呢?
其实所谓“八旬之庆”并非指八十大寿。古人以十岁为一旬,白居易《偶吟自慰兼呈梦得》诗中写道:“且喜同年满七旬”,指的是那年刚好七十岁,称为“年满七旬”。因此按照这个逻辑,贾母应是“年过七旬,未满八旬”,所谓的“八旬之庆”,实际上是庆祝她七十周岁生日,即踏入人生第八个十年,而非已满八十岁。
那么为什么要提前庆祝呢?我想,这也与古人寿命较短有关,担心老人未必能等到整寿之日,因此提前贺寿,取吉祥长寿之意,类似“冲喜”,以免老人看不到亲友前来祝福的场面。直至今日,许多地区仍遵循“过九不过十”的习俗,信奉“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
此外,为老人祝寿与婚丧嫁娶一样,也是家族维系亲情和进行社交的一种方式。老人年高德劭,晚辈与故交众多,以老人的名义邀请宾客,更容易请到更多尊贵的客人。若老人不在世,许多人与晚辈并不相熟,可能就难以邀约。
我想,这大概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古代的(部分)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