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行业的“产能出清”闭门会近期在深圳召开,头部企业共同探讨行业去产能和低碳转型方案。“产能出清”被证实,曾经牛气冲天的“磷酸铁锂”行业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呢?从三个角度来讨论一下: 一、产能过剩是行业成长的必经阶段 2023-2025年磷酸铁锂行业经历快速扩产周期。据统计,2024年国内规划产能已超500万吨,远超下游动力电池和储能需求,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至60%以下。当前行业处于典型的周期底部阶段,低效产能持续亏损,头部企业毛利承压。历史经验表明,经历产能出清后,集中度提升将重构行业竞争格局。本次行业闭门会的特殊性在于头部企业主动协商去产能方案,或加速行业触底进程。 二、产能出清将重塑行业生态 参会企业覆盖行业主要玩家,2024年CR5市占率超70%。通过淘汰低端产能(如工艺水平不足1.5万吨/年、能耗超标的产线),头部企业的定价权有望增强。从全球视角看,海外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在15%-20%区间,储能市场需求年均增速超30%,中长期需求增长确定。当供给端收缩与需求端增长形成共振时,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三、投资逻辑需注重结构性机会 二级市场对产能出清的关注应着眼两个维度:一是具有成本优势(原料自给率超50%、单吨加工费低于6000元)和技术迭代能力(如磷酸锰铁锂量产进程)的龙头企业;二是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厂商(如锂矿-正极材料-电池一体化布局)。但需警惕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地方保护主义延缓落后产能退出等风险。 在合规框架下,可关注以下特征的企业: 产能质量维度:持有单线产能≥2万吨/年、满足ISO14064认证的产线占比高的企业(如 德方纳米液相法产线占比83%) 客户结构维度: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超20%的企业( 当升科技 海外占比37%),可规避国内价格战 技术储备维度:磷酸锰铁锂中试线已投产( 湖南裕能 已完成客户认证)、固态电池配套研发进展领先的企业 当前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向中期过渡的敏感阶段,结构性机会或将显现。但考虑到并非当前的热点,不适合激进性的投资者参与。投资者需持续跟踪头部企业实际去产能力度及季度财报验证供需改善情况,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消息刺激。新能源产业的长坡厚雪属性未改,但需把握细分领域的分化节奏。
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磷酸铁锂一致性差,为什么三元锂更安全吧。这要从磷酸铁锂的化学
【1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