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是美国自己给搞砸了,刚解禁不久的H20芯片,暂停生产了,中国客户现在对这款芯片,疑问重重。 说起来真是讽刺,这款专门为中国市场"特供"的AI芯片,从解禁到停产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简直创造了芯片史上的最短命记录。 8月6日才拿到对华出口许可,8月22日英伟达就通知供应商停止生产了,这过山车般的剧情,背后可是藏着不少美方自己挖的坑。 首先就是那个离谱的"抽成"条款,美国政府要求英伟达把在中国销售H20芯片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这操作就相当于你去商场买东西,商家还得把销售额的一部分交给税务局以外的某个机构,这笔额外成本最终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更让大家重视的还是安全问题,今年7月底,还被中方约谈,虽然英伟达CEO黄仁勋坚决否认芯片中存在任何后门,但疑虑的种子已经种下。 于是,中国企业采取了很理性的做法:国有企业和对安全要求高的私营企业暂停采购,转而寻找替代方案。 英伟达这回可惨了,之前因为出口限制,他们已经积压了45亿美元的H20库存卖不出去,这回又闹了一出安全问题,被中方市场“嫌弃”这怪不了别人。 不过芯片大战这出戏还没完,英伟达已经准备了下一张牌,基于Blackwell架构的B30A芯片。 据说这款芯片性能比H20强,但运行速度只有英伟达顶级B300芯片的一半,以符合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 但问题是,中国客户为什么会相信B30A就比H20更安全呢?只要芯片还存在"可能被做手脚"的疑虑,恐怕就很难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连串事件反而给咱们国产芯片企业带来了机会,像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一些中国客户已经表示,本土芯片的性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H20。 这正应了那句话:限制往往是最好的催化剂,它逼着我们走自主创新的路。 从更广的视角看,H20的短命折射出美国对华科技战略的内在矛盾:既想限制中国发展,又想赚中国的钱;既想保持技术优势,又怕技术外流,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最终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实话,科技合作本来应该是双赢的,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和应用场景,美国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体系,本来可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 但现在美国硬要把科技问题政治化,最终结果只能是迫使中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逐步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H20芯片的故事可能快要结束了,但芯片博弈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下一回合的较量,可能会决定未来全球科技格局的走向。
“卖国求荣”的算力买办!前脚国家网信办刚就H20芯片后门问题约谈英伟达,后
【285评论】【8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