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的想法原本是没错的,按照兵书上写的,屯兵山上,等到司马懿来了,直接居高立下,

奥运星语铺 2025-08-23 12:07:36

马谡的想法原本是没错的,按照兵书上写的,屯兵山上,等到司马懿来了,直接居高立下,一鼓作气的冲下去,就能借着这股冲击力冲散魏军,大败司马懿,守住街亭。哪怕司马懿断了水源也没关系,反正没想过久战,并不影响。 讲真,这事儿放现在也照样能看见,纸上谈兵的毛病古今一脉相承。你可以说马谡有思路、有理论,甚至看得比别人远一些,可惜他犯了很多聪明人都会犯的毛病——太相信“书上那一套”,觉得只要方法对了,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就会配合上来。结果呢?他设想的居高临下成了被困山顶,兵书里描绘的压制力道被黄土高原那一层层的梯田生生耗光。这不是输在战术,是输在认知的盲区。 问题还不止是地形。马谡从头到尾都没想过魏军是“人”,不是木桩子。他以为别人会乖乖按他的剧本走,正面接他的冲锋,可司马懿是什么人?那是老狐狸,根本不上套。他一看对面不上道,直接围困断水,站着都把马谡拖死。这时候你再看马谡那套“快冲快打”的剧本,跟闹着玩似的。说白了,马谡压根就没做备选方案,只想一条道跑到黑,这才是真正的败笔。 这背后还藏着个更深的问题:缺乏对现实的不确定性的敬畏。兵书讲得再好,它也只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是万能的说明书。战场是活的,变数太多,光靠理论根本压不住。马谡太想“做对的事”,却忘了“把事做对”才是真本事。临场应变、看人说话、看地形换打法,这些都是实践里磨出来的,不是光看两本兵书就能拿捏的。 还有一个细节也挺讽刺的。诸葛亮其实早就担心马谡用兵不当,不放心才给他派了王平去协助,结果马谡把王平当摆设,一意孤行。这种“我最懂”的心态才是最可怕的。团队作战讲配合,他却搞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最后连退路都没安排。人一骄傲起来,耳朵就聋了,听不进劝,认不清形势,再好的策略也会被自己玩坏。 说到底,马谡不是没才,而是没经历过真正的失败。太顺了,太容易被肯定,习惯了高高在上,缺了那种从泥里爬出来的现实感。他以为掌握理论就是掌握真理,结果战场教了他一课:没有接地气的聪明,只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是马谡个人的悲剧,但其实不止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放到今天,职场上、创业中,甚至生活里,不也是到处都是“马谡”?看了几篇文章、听了几场讲座,就觉得自己无敌了,结果一遇到实际情况就手足无措。真正的高手,是在实践里修正自己,而不是在理论里固守自我。 这事说到底,不是书错了,而是人错把书当成了圣旨。不懂因地制宜,不敢面对变量,不愿听别人的意见,就算给他兵书、给他地图,给他机会,结果还是一样。兵书是参考,不是信仰;经验是路标,不是方向盘。马谡的失败告诉我们:纸上谈兵,从来打不赢一场真正的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10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2

用户10xxx12

2
2025-08-23 20:41

你是拿二十世纪热武器战争来评论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呀,要不要在路上埋地雷,山上挖战壕架设几个重机枪阵地?[滑稽笑][滑稽笑]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

2
2025-08-23 22:01

张灵甫是不是现代马谡,他的想法与马谡一个套路,把兵马往缺水的孟良崮山上拉,凭自己强大火力优势一个冲击打垮解放军,但结局是比马谡输得更惨。

王飞

王飞

2
2025-08-23 23:22

马谡的职责不是击败张郃和司马懿,是阻止大军前进,驻守山上是攻击状态,山下扎营是阻拦几天,以马谡的实力击败张郃是不可能的,最关键最后马谡临阵脱逃了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1
2025-08-23 21:59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猜你喜欢

奥运星语铺

奥运星语铺

星语心愿,倾听明星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