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下雪天怎么玩? 每次下雪,总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让人忍不住想出去凑凑热闹,这种感觉古人也有,只是没有现代这些高科技,雪一来,他们的乐趣全靠自己的脑子和双手折腾出来。 别以为古时候只有诗人才能在雪天找点乐子,其实不管大人小孩,寒冬一到,都能把这冰天雪地玩出花来。 冬天清早,推门出去,满地积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古人特别喜欢在这样的早晨,往山野里跑,一边穿过积雪,一边去找那一树树安静开着的梅花。 梅花在雪里更加显眼,雪也因为有梅点缀显得没那么冷清,大概没有谁会觉得这个景色不好看。 有不少有文化的人,还要特地冒着雪骑着驴踏着雪去找梅。能在冰天雪地找到活力,谁能忍住不心生喜欢? 说到户外,不只是文人喜欢赏雪,普通人玩雪的花样也不少,江边、湖畔,渔翁冒雪去钓鱼 有些老画卷就留着这种景象:雪铺满地,蓑衣斗笠的人坐在小船上,静等鱼儿上钩,除了钓鱼,孩子们成群结队,在雪地里玩得最欢。 宋朝的时候,冰面上可以滑“冰床”,木板铺过芦苇,前头一拖,在雪地和冰上滑起来,和我们现在的雪橇差不了多少。 运动不仅能驱寒,欢笑还让大家亲近起来,直到现在,甚至在一些北方农村,厚雪天还会有拖板滑冰的玩意,也算一脉相承了。 屋里也热闹,雪天最妙的是有人请客,亲戚朋友过来,炉火点得旺旺的,大家围着坐,热酒泡茶,叙旧说新鲜事。 书里不止一次写过,可能正因为如此,许多诗人喜欢在雪天写下温暖人心的句子,把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过得像过节一样。 要说最让人盼着下雪的,还是雪后的各种手工活,堆雪人一直都有,只不过古人玩的更精致,不仅堆“人”,还堆雪狮、雪灯、雪山,甚至弄出雪制的动物来,装饰得五花八门,各家比试着谁的雪造型最抢眼。 宫廷里还能放上彩带金铃做点缀,夜里点上灯,雪形在月光和灯光下别有风味,这种玩雪的劲头,古今其实没啥两样,只是招数不同罢了。 其实古人在雪天,既有动的乐趣,也有安静的享受,有人在雪地驰骋,有人在炉火旁沉思,有人大雪夜里提笔写诗,有人和朋友围炉夜话。 没智能手机和短视频,他们就用双脚、双手、诗笔,把雪天活成了记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只属于冬天的温暖。
1945年8月,日军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泰国曼谷,在这里休整了快两年的大阪师团已经彻
【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