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大批摇蚊婚飞仿佛树热冒烟#,专家称:摇蚊不吸血,不会传播疾病】8月22

钱江晚报 2025-08-23 00:59:07

【#西湖边大批摇蚊婚飞仿佛树热冒烟#,专家称:摇蚊不吸血,不会传播疾病】8月22日,记者发现在集贤亭周围,不少临近西湖边的树上都有“冒烟”的景象。

“冒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正常现象吗?会持续多久?潮新闻记者咨询了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冯雪春。

“这是摇蚊的婚飞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冯雪春解释,摇蚊幼虫生活在湖泊、池塘、河流等水体底泥里,以有机碎屑和藻类为食。当它们发育到一定阶段(通常在春末夏初或秋季),会集中羽化成虫。成蚊羽化后,雄性会主动聚集在水体上空或岸边的特定地点,盘旋上升、下降,形成“柱状”或“团状”的虫群,远看就像冒起黑色或灰色的“烟雾”。由于数量巨大、时间集中,所以就形成了每年“定期上演”的虫群场面。摇蚊的婚飞是一种交配信号行为,雌蚊会飞入雄群中,选择配偶。完成交配后,雌蚊会飞回水体产卵。

之所以在西湖边能观察到摇蚊婚飞,是因为西湖水体富营养,湖边有充足的静水、植被和光照,给摇蚊幼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夏天当气温、水温达到合适范围,就会“准时”出现婚飞。

不过,这样的现象不会持续太久。

冯雪春说,摇蚊成虫寿命短(通常2~7天),一旦羽化就会立即进行婚飞交配。单个群飞高峰往往在傍晚或清晨,持续1~2小时左右,等天色变暗或环境条件改变,群体就会逐渐散去。因为幼虫常常是成批羽化的,所以在某一时段内(几天到两周)每天傍晚都可能看到“黑烟”状的群飞。在像西湖这样的大型湖泊,由于幼虫分批羽化,可能出现连续数周的婚飞季。

有网友好奇,杭州连日近40℃的高温天气下,摇蚊还能生存吗?

对此,冯雪春解释道,对于摇蚊幼虫而言,虽然外界温度居高不下,但是幼虫生活在水中,其水温远低于环境温度,所以不会对幼虫的存活造成影响。而成虫的婚飞多发生在傍晚或清晨等温度较低时段,所以依然能完成交配和产卵。在不婚飞的时候,摇蚊成虫主要藏在湖岸植物丛、树叶背面、石缝或建筑阴影等凉爽潮湿的地方,以避免烈日和高温带来的脱水和死亡风险。

对于摇蚊聚集的情况,大家不用太担心。

“摇蚊不吸血,所以不会传播疾病。除此之外,摇蚊对于生态系统是有益的。”冯雪春说,摇蚊幼虫是鱼类(尤其是小型鱼)、底栖动物和水鸟的重要食物来源。成虫虽然寿命短,但会被蜻蜓、蜘蛛、鸟类等捕食。因此,摇蚊是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搬运工”,把水底的有机质转化为水上动物可以利用的能量,在食物链中充当了重要的一环。

另外,摇蚊幼虫取食沉积物中的有机碎屑、藻类和微生物,有助于清理水底沉积物。通过排泄、死亡等过程,摇蚊加速了营养盐循环,维持湖泊的生态平衡。科学家常用摇蚊幼虫的群落组成来评估水质和污染状况。(潮新闻 记者 金檬)

0 阅读:13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