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驻韩大使戴兵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抛开了韩国政府,赴坡州祭扫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的墓地,只由卢泰愚的儿子,现任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的卢载宪陪同。 戴兵大使到了卢泰愚墓前,亲手把花篮上的缎带理了理,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默默地站了一会儿,他没像那些大领导似的,念一大篇悼词,就说了句实在话:“喝水不忘挖井人,卢前总统当年为中韩建交可是出了大力气的,咱心里都记着呢。” 这话一出口,大家立马就想起了33年前那个改变历史的夏天,1992年,卢泰愚顶着压力,硬是推动了韩国和中国建交,让这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此走得近了。 卢载宪站在旁边,眼眶都有点红了,他接过话说“我爸一辈子都盼着中韩能一直友好合作下去,”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卢泰愚活着的时候,就多次公开说过,中韩建交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儿之一,现在戴兵大使用一场私人性质的祭扫,把这份两代人传下来的情谊,稳稳当当地接了过来。 有人就问了:戴兵大使为啥不按常规来,让韩国政府安排个官方仪式呢?其实啊,这正是这场外交的高明之处,中韩建交都33年了,两国关系早就从“刚认识”变成了“好朋友”,甚至“好伙伴”。 但要说最打动人的,还得是这种民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戴兵大使选择以私人身份去祭扫,既表达了对卢泰愚个人的敬重,又给韩国老百姓传递了个信号:咱中国可没忘老朋友,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谊。 再说了,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现在可是韩国东亚文化中心的院长,一直忙着搞中韩文化交流,戴兵大使跟他一块儿去,相当于把外交从“政府对政府”变成了“民间对民间”,这种“接地气”的做法,比任何官方声明都让人信服。 戴兵大使这场“避开”韩政府的祭扫,看着像是“不按套路出牌”,其实啊,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外交小妙招。 它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不是冷冰冰的文件和仪式就能搞定的,得靠像卢泰愚、戴兵、卢载宪这样的人,用真心和行动去编织。 中韩建交33年,两国从“陌生人”变成“好邻居”,再到“合作伙伴”,靠的就是这种“不忘老朋友”的温情。 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但只要咱们像戴兵大使这样,把情谊放在第一位,用真心去交朋友,中韩关系的“蜜月期”,肯定能过得更甜、更长久。 毕竟外交不是演戏,得交心,戴兵大使用一场祭扫,给咱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外交课”,有时候避开官方那一套,反而能更走进人心。
一个韩国网友问中国人:现在首尔正在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华游行”,为什么中国一点
【14评论】【2点赞】
娃娃azurkangk
没必要。跟南朝鲜,我总觉得早晚会揍他一顿,然后它才会象历史一样再次臣服,上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