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太大,只有中国建得了!”巴西出资154亿邀请中国建拉美第一大桥,美国得知后试图抢走中国项目,巴西拒绝美国,称只有中国做得到。 在南美洲的东海岸,巴西的萨尔瓦多湾横亘着一片湛蓝海域,看似风平浪静,却困住了当地数百万人的出行脚步。 要从萨尔瓦多市到对岸的伊塔帕里卡岛,不是绕道200公里,就是靠一艘轮渡慢慢晃过去。这一绕一等,时间成本可不是一点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巴西政府决定干一件大事:造桥。 可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而是拉美史上最长、最难、最贵的跨海斜拉桥,总长46.8公里,投资高达154亿雷亚尔。 这么个大工程,谁来建?中国接下了这个活儿,而且是巴西主动请的。这不是简单的拉关系,更不是讲情面,而是因为巴西人看得明白:这桥,只有中国能建成。 萨尔瓦多跨海大桥并不只是个交通项目,它背后牵动的是巴西整个东北部的经济脉络。 它一旦建成,将直接惠及45个城市、约440万人口,把原本要绕行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压缩到25分钟。 不仅游客能快速抵达伊塔帕里卡岛,造船、物流、旅游等行业也会随之起飞。 但这座桥的难度不小。桥下水深达60米,比港珠澳大桥还深上10米,主塔高205米,桥面离海面有85米高,以便大船通行。 施工难点一箩筐:深海作业、抗风抗震、薄壁空心墩,仅30厘米厚的墩壁让巴西本地工程师都直摇头,说“这工程世界少见”。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干这种活。港珠澳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沪通铁路桥……中国一次又一次地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也正是这种底气,让中国铁建和中国交建赢下了这个项目。 两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在2020年11月正式与巴西签约,合同模式是PPP,也就是公私合营,巴西出钱,中方出技术和管理,大家一起干活。 这事美国也不是没看到。早在2019年,美国企业就曾高调参与竞标,但没几个月就悄悄退场了。原因说得很明白:技术不够,设备还得靠中国。 美国公司从没真正做过这种超长跨海桥,经验几乎为零。调查一圈后,发现自己不仅设计跟不上,施工材料也得从中国买,干脆放弃参赛。 其他西方公司也差不多,看看技术要求就知难而退,没人敢接。这时中国团队接过接力棒,用的还是熟门熟路的技术方案。 比如液压爬模施工,让桥墩“自己往上爬”;再加上悬空支架和模块化拼装,解决了深水区施工难题。 桥墩厚度薄、结构复杂,中国工程师用标准化和数字化手段做到了极致,令巴西同行直呼“不可思议”。 施工启动后,项目也成了巴西发展重心之一。光是建设期就创造了8000个直接岗位,未来三十年还可能带动10万个新就业。 到2023年底,主体桥梁已经完成,预计2025年整座桥将正式通车。 有意思的是,工程中曾遇到过岩石爆破难题,中国工程师带着巴西团队一起“头脑风暴”,最后用改良工法解决了问题,这一合作模式也让巴西方面信心倍增。 这座桥不只是建在海上,更建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之下。美国曾试图介入,不仅技术上没跟上,还在外交上打了不少算盘。 有分析指出,美国希望借此削弱中国在巴西的影响力,甚至有人拿此前的华为5G项目说事,鼓动巴西“不要再让中国技术进来了”。但这一次,巴西选择了现实。 当年日本企业曾在当地低价中标一座桥梁,结果偷工减料、桥体用建筑垃圾填充,最后垮塌,造成15人受伤。这次,巴西不再冒险。 相比之下,中国提供的不只是低价,而是全流程解决方案,安全、可靠、能落地。巴伊亚州政府明确表示:“这不是谁出价低谁拿项目,而是谁真的能把桥建成。” 从基建“追赶者”到现在的“规则制定者”,中国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实打实的工程成果。港珠澳大桥建成时,西方还在讨论可行性。 而在巴西,中国人已经把蓝图变成现实。在这场154亿雷亚尔的大单背后,是中国基建技术在全球的集体亮相。 对中国来说,这座桥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它撬动的不只是南美5000亿美元的基建市场,也是“一带一路”在南美大陆的落地生根。 和巴西的合作也不只是建桥,铁矿石、大豆、绿色能源等领域的联系正越来越紧密。 2025年,中国已成为巴西大豆最大买家,超过60%的出口订单来自中国,巴西也逐步减少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转向更稳定的中方供应链。 信息来源: 《巴西萨尔瓦多-伊塔帕里卡跨海大桥项目补充协议签约仪式在巴西利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难度太大,只有中国建得了!”巴西出资154亿邀请中国建拉美第一大桥,美国得知后
世界今若在
2025-08-22 13:27:1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