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点,有些票该止盈了!

新浪财经 2025-08-22 12:46:29

最近问我这个问题的特别多,这个话题在“16号内参”里也写过,今天在公众号里聊下,希望能帮助大家决策。

01

首先还是个定性问题,上证3800点,重要吗?

早在上一轮牛市的2019年,老南就写过《A股大幅跑输印度?揭秘金融忽悠的门道》,专门分析过上证指数失灵的问题。

无论是指数编制规则过时,还是2007年中石油万亿市值坑的特殊原因,上证指数早就失灵了,完全不能反映A股的真实情况,更多只是作为一个标志性谈资。

我们看A股,重点是看两个指数,一个是代表全市场股票等权的万德全A,是这样的:

90年12月以来,长期年化14.19%,如果从19年算到今天,年化也有9.9%。特别提下,这个指数的历史高点是15年的6月。

这代表着全市场股票过去30多年的真实回报。

另一个指数,是万德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也就是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均值回报,是这样的:

04年2月以来,长期年化是13.44%,如果从19年算到今天,年化也有13.85%。特别提下,这个指数的历史高点是21年的7月。

这代表全市场股票型公募,过去20多年的真实回报。

这里插一句,估计99%的基民都不接受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我理解,当年也写过《新基金超卖两千亿背后你被联合收割了》、《投资百亿基金,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两篇真建议大家看到心里去。

但如果你只看上证,长期年化11%,07年10月后就没再新高过,19年以来年化仅6.63%。

所以你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要太关注上证,更应该关注市场本身的结构。

02

其次,是另一个定性问题,即对A股定性。

股市,尤其是A股,从来都是个高度情绪化的市场,所以波动率是美股的2-3倍,这对于普通散户、基金持有者等非专业投资者,是非常不友好的。

高波动下,牛市的时候全员市梦率,熊市的时候全员跌破净资产,导致长期持股难度极大,且一旦择时错误买在高点,解套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

比如这个图,感受下,历史上2次最疯狂的基金销售高点,15年下半年、21年年初,大家回忆下,是不是都妥妥的牛市最高点附近。

因此,一方面,从长期股价来看,A股是能体现上市公司价值的,但中短期定价,尤其是牛市和熊市,会出现非常极端的定价。

因此在A股买指数,是非常不划算的事,因为年化6%-8%,面对熊市30%-40%的回撤,是非常不划算的。

另一方面,真专业投资者,是能在这个市场里,获得超额收益的,这才是我们参与A股的充分必要前提。

如果没有超额,那真不建议到这个市场,会是地狱模式。因为你的负超额,就是别人的正超额。

03

再其次,是对当前市场定性的问题,即本轮行情的特征。

去年9月份A股的大涨,本质是估值修复行情,即A股因为信心问题,严重低估了。随着政策的出台,市场信心修复,股价也快速修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

至于今年的行情,是有两条主线。

一条是基于基本面的。

典型如一季度的Ai,二季度的创新药,都是因为中国科技领域企业,超出市场预期的巨大突破,带来的股票重新定价。

另一条,是基于资金面的。

典型如小票的疯狂上涨,因为国内货币的宽松,包括无风险利率的大幅下跌,但市场里增量资金还不够多,市值小的票,迎来了游资、量化、散户的共同炒作,估值陆续被干到了天上,这是脱离基本面的炒作

这里也插一句,去年底我们就意料到了这个,也因此在年底视频、“16号内参”里反复提醒,私募量化小票量化指增,一定要配置,到现在看,收益会非常爽。

所以,这时候如果你看市场估值:

即小票太贵了,大票、中票中等偏贵一点。这意味着,当前真正的市场风险,在小票,尤其是那些垃圾股、题材股。

而大票、中票,肯定不低估了,但也没高估到风险很大的情况,如果出现个5%-10%的整体回撤,分分钟会被踏空资金买上去。

也因此,从交易策略角度,你手上的主观多头产品,无论是公募或者私募,如果今年业绩特别好,少则30%、50%,多则更高的,然后产品月报、季报披露的持仓明显小票高度挂钩的,这会就要进入高度警戒状态了。

当然,这个情绪位置,顶在哪里很难判断,完全看情绪发酵,尤其是“牛市一天熊市一年”的说法,所以这个点如果不好判断,可以分批慢慢减。

如果你的主观多头,这几年业绩都还可以,但今年业绩一般,也就10%+,也不用担心,这不代表管理人水平不行,而是没有去追小票,还是保持着自己的价值框架,4季度或明年,下半场的更偏价值的行情,会让你舒服的。

但还有一种,就是3、4年下来,还给你亏个20%、30%的,当年热卖的网红产品,抱着蓝筹长期躺平,持续负超额的,我建议你调仓,更换到有超额的产品上去。

说白了,今年的市场类似19年的小票行情,年底明年会更类似20年的行情,但幅度没那两年夸张就是。

至于量化,就比较复杂了,在“16号内参”去聊了。

这两天还有个细节,沪深300的波动率又起来了。

说明有机构担心市场回调,在给自己的持仓买保险对冲了。

这个位置如果有回调是好事,如果过于疯狂,最后惨的还是散户。

年底和明年的机会,有点类似之前的Ai和创新药,即真实的且超预期的增长,带来的EPS提升,进而拉升股票估值,这会是优秀主观管理人的好机会。

-END-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