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国王,全权指挥中原战事。并赐他一面自己所用的大旗,

历史阅读者 2025-08-21 10:16:39

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国王,全权指挥中原战事。并赐他一面自己所用的大旗,对诸将说:“木华黎用此旗发号施令,如朕亲临。”并以太行山为界,太行山以南由木华黎防守。太行山以北,由成吉思汗负责管理。

此时,成吉思汗刚刚打下金中都,他给木华黎留下了十万人马之后,就带着主力部队去西征中亚了。木华黎虽手握十万大军,但是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也就只有他自己部族的一万多人。他要如何用这并不精锐的十万人马,应对金朝的上百万兵力呢?

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成吉思汗的本意只是希望木华黎能守住中都,打一场游击战争。以十万对百万,如此悬殊的兵力,正常来讲,单纯的防守都很难做到。但是,木华黎不仅守住了中都,最后还给成吉思汗打下了近半个中国的版图。

那么木华黎是如何摆脱这种不利局面的呢?

蒙古人在战争中一贯的作风就是劫掠和屠城,木华黎也不例外。自从他掌握了中原攻金的权利之后,他接受别人的劝谏。当时河北的一个汉人史天倪投靠了他,对他说:“您是为了正义而战,但是如果一味的烧杀抢掠,与那些土匪山贼有什么区别呢?”

木华黎受到了震动,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些做法对蒙古人声誉的不好的影响,也令老百姓对蒙古兵怀有深深地畏惧和憎恶。于是,他一改之前的作风,采取怀柔政策,招降纳叛,尽管蒙古人很讨厌降将,但他还是按照个人能力任用他们,并且不再抢劫和屠城。

木华黎明确地告诉金兵,自己只杀金国的贵族,至于士兵和百姓,不但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把得到的土地分给他们。如此一来,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木华黎在征战辽东时,经常会出现当士兵的杀了自己的长官来投降这样的事情。

木华黎很懂人的心理,尤其是在金国的军队中,有很多契丹人和汉人。这些人本就不会一心一意地为金国卖命,如今看到投降竟然能够得到土地,何乐而不为呢?木华黎完美地利用了这一点,很快就把金国在辽东的势力肃清了。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契丹人和汉人为了能分到更多的土地,都跟随着木华黎去打仗。这样一来,木华黎不但守住了河北,他的势力还不断地向外扩张。不但占据了河北,还打进了山东,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越过了当时成吉思汗给他划定的界限。

此后又打下了雁门关,又从雁门关向南一路打到太原,最后到达霍州。1219年,木华黎占领了整个山西(河东之地);1220年,他把金人全部赶过了黄河;1221年,他带着队伍进入河南,在黄陵岗渡口大败金军二十万骑兵。这也是蒙古兵第一次以步兵战胜了金人的骑兵,从此,步兵成为蒙古兵的一个重要兵种;1222年,木华黎指挥大军度过了黄河,进入陕北地区,全歼了这里的金军。

从1217年成吉思汗去西征,到1222年的这五年时间里,木华黎打下了金国三分之二的领土。

占据了陕北之后,紧接着木华黎又开始进攻凤翔,如果凤翔被攻下来,就等于阻隔了西夏和金国的联系。只是,木华黎没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1224年,他因为病重,不得不离开战场,返回草原,走到中途就抱憾而终了。

木华黎拥有一个军事家超前的战略眼光,最初他没有急着攻打金京汴梁,而是先斩断金京伸向四面八方的触角,把汴梁城孤立起来,切断了它与各方的联系,最后再去攻打它。他一改蒙古人野蛮弑杀的习惯,不劫掠百姓,收获了民心,为蒙古族一统立下了不世之功。

木华黎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天才,他还是成吉思汗的忠诚奴仆。他本是成吉思汗的“梯己奴隶”,对主人赤胆忠心。在一次征战中,蒙古军在风雪之中迷了路,晚上只好宿营在旷野里。那是很罕见的恶劣天气,但是木华黎为了给铁木真遮挡风雪,足足举了一夜的毯子。

还有一次,成吉思汗带着几十个人,遇到了敌对势力的伏击,一时间箭射如雨。木华黎连续三箭射死了三个敌人,又卸下马鞍,挡在成吉思汗身前,对方被他的威势所摄,只好放他们离开。

此外,木华黎还是一位能为主子排忧解难的臣子。1202年,成吉思汗攻打塔塔尔人时,得到了一对姐妹花:也遂和也速干。同床共枕之后,他觉得应该跟妻子孛儿帖打个招呼,免得日后闹的不愉快。他询问自己的手下,问谁愿意去办这件事,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愿意汤这趟浑水。

最后是木华黎主动请缨,去说服孛儿帖。他对孛儿帖陈述利弊,软硬兼施,终于得到了令他满意地回答,圆满地完成了成吉思汗交给的任务。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 授予博尔忽、木华黎、博尔术和赤老温“蒙古四杰”的称号。但是,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木华黎的功绩是远超另外三个人的。

木华黎死后,成吉思汗在征战之中,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木华黎还在,我就不用来此督战了。”木华黎也因着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和个人魅力,被后世一直传颂和敬仰,青史留名。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历史阅读者

历史阅读者

欢迎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