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0万苏联军队驾驶着1500辆坦克、2000多辆装甲车,在空军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开入阿富汗境内,几乎毫无抵抗就占领了阿富汗主要城市,控制了阿富汗交通命脉。 十万大军,上千辆坦克,一眼望不到头的装甲车,轰隆隆地就开进了阿富汗。那架势,搁谁谁不懵?当时的苏联,那是能跟美国掰手腕的超级大国,他们觉得搞定小小的阿富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就像咱们今天下午临时起意,决定晚上吃顿火锅一样轻松。他们给这次行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国际主义援助”。 一开始,确实跟剧本写的一样。苏联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闪电般攻占了总统府,干掉了不听话的阿明,扶持了亲苏的卡尔迈勒上台。从喀布尔到坎大哈,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几天之内就全插上了红旗。莫斯科的领导人们估计看着地图,喝着伏特加,觉得这事儿办得漂亮。 但他们忘了,阿富汗这地方,有个外号,叫“帝国坟场”。 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英国人来过,被打跑了。现在苏联人来了,阿富汗人骨子里的那股劲儿又上来了。你开着坦克来,我就扛着土枪上山。你占了我的城市,我就在乡间小道埋地雷。很快,苏联人就发现,他们赢得了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争。 那些从没离开过家乡的阿富汗农民、牧羊人,摇身一变,成了“圣战者”。他们没有统一的军装,没有精良的后勤,但他们有最熟悉的地形。潘杰希尔山谷,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成了苏联军队的噩梦。传奇指挥官马苏德,就像是山谷里的雄狮,带着他的人马,一次又一次地挫败苏军的围剿。苏联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十年间,光是在这个山谷里就扔下了无数的炸弹和士兵的尸体。 这就不光是苏联和阿富汗两家的事儿了。地球另一边的山姆大叔一看,乐了。你苏联不是想把势力伸到印度洋吗?我偏不让你如意。于是,一场代号为“旋风行动”的秘密计划就开始了。中情局通过巴基斯坦,把钱和武器源源不断地送给阿富汗的抵抗组织。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毒刺”防空导弹。这玩意儿,轻便、好用,一个人就能扛着。对着天上的苏联直升机,“嗖”一下,一个火球就掉下来了。之前,苏军的“雌鹿”武装直升机是战场霸主,在天上想打谁打谁。有了“毒刺”,阿富汗人等于有了打断鹰翅膀的弹弓。苏军的空中优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十年。苏联国内,经济本来就步履蹒跚,每年还要拿出几十亿美元砸进这个无底洞。无数年轻的苏联士兵,坐着飞机去,躺在锌皮棺材里回来,成了父母心中永远的痛。这就是后来俄罗斯文学里提到的“锌皮小子们”。 一场本以为三周就能搞定的“特别军事行动”,硬生生拖垮了一个超级大国。 1989年,当最后一辆苏联坦克撤过阿姆河上的“友谊桥”时,那场景,哪有半点胜利者的样子?更像是一次狼狈的逃离。两年后,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阿富汗战争,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捆稻草,虽然不是唯一原因,但绝对是致命的一击。 苏联人走了,美国人又来了。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浩浩荡荡开进阿富汗。一样的飞机坦克,一样的先进科技,一样的自信满满。他们推翻了塔利班,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 结果呢?2021年8月,喀布尔机场那混乱的一幕,还记得吧?美国人花了二十年,砸了两万多亿美元,死了几千名士兵,最后得到了什么?一个仓皇撤离的背影和一个重新上台的塔利班。 现在是2025年,距离塔利班重掌政权已经过去四年了。情况怎么样了?塔利班虽然坐稳了江山,但治理国家,比打仗难多了。国际援助基本断了,美国冻结了阿富汗央行的巨额资产,导致这个国家一夜之间回到了赤贫状态。根据联合国最新的报告,超过九成的阿富汗家庭吃不饱饭,人道主义危机非常严重。 而且,内部也不太平。那个叫“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的极端组织,一直没消停,隔三差五就在清真寺、学校搞恐怖袭击,专门挑人多的地方下手。塔利班虽然拼命清剿,但效果有限。 现在,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又有了新的玩家。美国走了,但中国、俄罗斯、伊朗这些邻国可走不了。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跟塔利班接触。 咱们中国,态度很明确。我们尊重阿富汗的主权和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内政。同时,也提供一些人道主义援助,送点粮食、药品过去,毕竟老百姓是无辜的。 俄罗斯呢,心态就更复杂了。它既要防止中亚的后院起火,又要警惕极端思想渗透,还得跟塔利班保持沟通,可谓是百感交集。毕竟,四十多年前的教训太深刻了。 所以,四十多年过去了。阿富汗就像一个旋转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的大王旗换了又换,但遭罪的,永远是那些只想过安稳日子的普通人。 1979年的那场入侵,苏联领导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改变别人的能力,低估了别人捍卫自己的决心。他们以为靠坦克和刺刀就能输出一种制度,一种思想,结果却被人民的汪洋大海所吞噬。
早就想打!日媒首次爆料:中国双航母出动时日军战机已做战斗准备。别忘了,甲午战争始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