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中国鹰派、军事专家戴旭被特朗普点名了,这可太牛了!戴旭是国防大学教授,对中美战略对局有着深刻见解。2018年9月28日,他在释心堂国防教育大讲堂带来《解析特朗普时代中美战略对局》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那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刚开打不久,大家大多以为这就是特朗普的商业谈判手段,顶多是为了要点儿好处。但戴旭在一次讲座里直说,这不是简单的贸易争执,而是美国换轨的开始。 他判断,美国会把关税当入口,后面肯定接着出科技、军事、舆论三板斧。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几年下来,这些话几乎一一应验。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华为、中兴先后被美国卡脖子,本来只是商业竞争,结果弄到产业链被切断。 美国国内也捅了娄子,比如花大价钱拆华为基站,拆到一半信号断了,最后还得花更多去补坑。贸易层面更讽刺,中美双边贸易额反而不断创纪录,美国农产品出口受损最大。 军事方面,美国拉着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搞“四方机制”,明摆着要把中国拦在圈子里。北约也凑热闹跑到南海刷存在感。 看似把力量拼到一起,但这些国家心思各异,很难形成完全一致的战略。日本想突破束缚,印度想做区域老大,澳大利亚花巨资买潜艇,结果发现啥也没捞到。 舆论上,美国不断炒作新疆、台湾,甚至用AI造假视频,借“民主峰会”给台湾递话,但实际效果有限。 因为随着TikTok等短视频平台的流行,很多外国年轻人直接看到真实的中国生活:农村能快递直达,高铁上能点餐,这些具体细节成了最好的反击,美国的叙事开始失效。 回到今天再看,当初特朗普的部署并没有真正困住中国。反倒是美国自己陷在里面:农民没市场,企业受损,盟友掣肘。 东南亚国家跟中国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紧,美国的小圈子反而显得有点孤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五角大楼后来把戴旭的《C形包围》拿出来研究,因为他确实看穿了美国准备的套路。 美国的问题在于思维模式没跳出来,还在想着冷战那套办法。可眼下的中国,已经不是可以轻易切断的经济体。产业链完整、内需庞大、区域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都是抗冲击的本钱。 美国用关税和制裁压中国,结果两边伤害一起加深,自己也得不到太多利益。从长远看,真正决定未来的不是谁能喊“包围”,而是谁能让经济发展得更稳,社会走得更顺。对比之下,中国现在更重视走自己的发展路,这才是博弈的关键。 那么接下来的几年,会不会美国还要在科技和舆论上继续加码?这可能才是未来的不确定点。你怎么看?
[月亮]中国鹰派、军事专家戴旭被特朗普点名了,这可太牛了!戴旭是国防大学教授,对
芸霄记史
2025-08-20 16:25: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