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500人的日军骑兵与只有300人的八路军骑兵相遇。敌军官手持望远镜

底层史观吖 2025-08-20 09:16:53

1942年,一500人的日军骑兵与只有300人的八路军骑兵相遇。敌军官手持望远镜,望着前方扬起的尘土:“八路一个都别想跑!”八路军骑兵团长笑了笑:“我有法子让鬼子有来无回!

在三年前的太行山坳里,这支骑兵团还是群"泥腿子骑兵"。

当时只有三百来人牵着瘦马,步枪缺口用麻绳缠紧,子弹金贵到人均分不到三十发。

炊事班长老赵挨个塞烤饼时直叹气,省着吃,打完这仗还不知下一顿在哪儿。

然而之后的转机藏在鬼子的运输队里。

1939年冬,骑兵团在平汉铁路边伏击日军运粮队,二十多个鬼子倒在河滩上,缴获的捷克式轻机枪闪着蓝光。

军械员老周带着战士连夜拆装机枪,油灯熏得眼睛通红。

之后师部特批的弹药随后送到,战士们摸着鼓囊的弹袋直愣神,每人足足一百二十发子弹,比师部特务团还阔气。

富裕实在是富裕,当时身上能有120发子弹那绝对是大户。

但是子弹来了金贵,虽然每人的子弹多了,但是也不能浪费,要多练练准头。

于是之后"枪管子挂砖头!"成了每天晨练的吆喝声。

神枪手孙大胜四百米外打灭香火头,惊得县大队长直拍腿,这枪法赶上山里老豹子了!

可骑兵团最绝的不是枪法,是那身军民一体的本事。

打完仗总把盐巴、布匹分给老乡,自己嚼着黑豆饼子过封锁线。

枣强县百姓曾连夜拆门板铺冰河,三百匹战马愣是悄没声踏冰而过。

冀中平原的夜色成了骑兵团的护身符。

战士们给马蹄包上厚棉布,跑起来像猫踏棉花。

联络不用哨子,右手一挥是进攻,双手交叉即撤退。

月黑风高夜练"盲骑",战士蒙眼贴在马背上,全凭风声辨方向。

这身本事在1941年深州据点夜袭时亮了相。

侦察兵扮成货郎摸清日军换岗空档,子夜时分突击组狸猫般翻上城墙。

当鬼子被火力组压得抬不起头时,骑兵团早扛着缴获的掷弹筒消失在麦子地里。

日军装甲车在野地里打转,老百姓拍腿笑传,飞马队又剃了鬼子头!

团长曾玉良从苏联带回的新战法更让日军头疼。

他早看透现代战场不能光靠马刀冲锋,骑马归骑马,打仗归打仗。

于是每天带着战士练"快装快卸",一分钟内人马分离变步兵。

有回遭遇日军巡逻队,骑兵们滚鞍下马钻沟渠,愣是把追击的鬼子引进地雷阵。

此刻大辛庄的狂风卷着沙粒砸在脸上。

曾玉良望见日军骑兵队长小原一明挥刀的傲慢架势,这位日俄战争时的"马术名将",正把八路军的瘦马破刀当笑话。

"摆开花阵!"曾玉良喝令。

两个连的战士故意晃着豁口马刀列阵,瘦马焦躁地刨土。

其余人马悄没声隐入村道,机枪架在土墙后。

日军望远镜里映出八路军的"寒酸"阵容,小原一明狂笑着挥刀冲锋。

铁甲洪流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大地被马蹄踏得发抖。

三百米、两百米、五十米!冲在最前的鬼子甚至看清八路军战士脸上的煤灰。

突然村道里喷出十几条火舌,机枪子弹把日军前排连人带马撕成碎片。

受惊的后队收不住缰绳,被前尸绊得人仰马翻。

小原一明的白手套被血染透,嘶吼着要后撤架炮。

但是曾玉良哪肯给这机会。

只见号旗一摆,先前列阵的两个连如离弦之箭杀入敌群。

战士李二柱马刀劈进钢盔的闷响,惊得鬼子坐骑扬蹄嘶鸣。

有个日军曹长刚摸到掷弹筒,被炊事班长老赵抡着铁锅砸昏过去,这口锅早上还烙过乡亲送的杂面饼。

短短九分钟过去了。

此时黄沙地里倒着三百多具日军尸首,百匹东洋马惊恐地啃着带血的缰绳。

骑兵团战士默默捡拾弹壳,有个小战士掰碎杂粮馍喂受伤的战友马。

风卷着沙粒掠过血泊,把"武运长久"旗埋了半截。

之后活捉的日军少佐被押过村口时,突然扑向个晒太阳的老汉。

战士要拦却被老汉摆手制止,只见老汉颤巍巍掏出旱烟袋,用烟锅头狠狠磕在鬼子额头,这记打俺儿那份!

他儿子三个月前为给骑兵团带路,被吊死在城楼上。

当捷报传到太行山,刘伯承指着地图对参谋笑言,曾玉良这'布包马蹄'的土法子,比坦克师还管用!

而惨败的小原一明被勒令剖腹,终究在军刀切腹前收了手,据说他晚年开马具店,每见蹄铁必哆嗦。

大辛庄的麦子黄了又青。

当年骑兵团拴马的槐树下,如今立着块无字碑。

放羊老汉常指着碑对娃们絮叨,"瞧见没?

八路军的铁骑往这儿一杵,鬼子坦克车都吓得绕道!

风过处,仿佛还响着布包马蹄的闷响,和那首传唱冀中的小调,陈团长的马蹄铁,专踹鬼子的天灵盖哟。

0 阅读:405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