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 ,凑到那人耳边,压低声音说:“我看上了一件大家伙,得你掏钱帮忙买!” 邵淳听得一愣,他知道贺鹏飞不是普通人,贺鹏飞是共和国元帅贺龙的儿子,从军多年,后来长期在海军系统工作。 他对海洋、对舰船有着极强的执念,自从海军内部提出发展航空母舰的设想后,他几乎把全部心力都放在了这件事上。 在外界仍然存在“航母无用”的声音时,贺鹏飞一次又一次拍板表态,甚至用军人的身份作出担保。 可当这句话从贺鹏飞嘴里说出时,邵淳依旧感到了沉重,那是一艘苏联遗留下来的半成品航母——“瓦良格”号。 乌克兰因为经济衰落,急于出售这艘船体,但国际上多少国家都在虎视眈眈,美国不愿中国获得,欧洲不愿中国突破封锁,日本更是时刻防备。 而就在这一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地区,资本动荡,资金短缺,中国的外汇储备也面临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拿下“瓦良格”,不仅是金钱问题,更是一次冒险。 贺鹏飞看着邵淳,把合同细节、谈判过程、时间节点一一说出,价格已经谈妥,二千万美元,只要尽快付清,就能带走整艘航母以及关键的设计资料。 徐增平的资金链已经断裂,随时可能功亏一篑,乌克兰方面已经放出狠话,如果拖延,就立刻卖给别人。 听完这些,邵淳久久没有出声,他是华夏证券的董事长,手里掌控的资金数以百亿计,但那些钱全部属于国家,任何一笔动用都需要严格审批。 他很清楚,这件事如果失败,他将背负擅自动用国有资金的罪名,结局可能是身败名裂,但他更清楚,如果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彻底失去,中国可能要在航母事业上再等几十年。 邵淳最后拍板,华夏证券香港公司出面,垫付资金,他没有惊动财政,没有上报申请,而是凭借个人的判断做下决定。 这笔钱高达三亿人民币之多,足以让他失去一切,但在那一刻,他没有犹豫,随着资金问题解决,“瓦良格”的合同终于尘埃落定。 这艘尚未完工的航母,被允许拖离乌克兰,踏上了回家的漫长旅程,1999年,拖船牵引着“瓦良格”,驶向土耳其海峡时,意想不到的阻拦出现了。 土耳其以“安全”为由拒绝放行,理由是船体过大,可能阻塞水道,但背后的实质是美国的施压,土耳其提出一连串苛刻的条件,最后甚至要求中国缴纳十亿美元的保证金,这完全是敲诈。 “瓦良格”在黑海漂泊,船员们焦急万分,外交人员与土耳其反复谈判,一次次被拒绝,邵淳在国内得知情况,日夜焦虑,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风险就越大。 这一僵局持续了一年半之久,直到中国在旅游合作、贸易让步等多方面作出承诺,土耳其才最终松口,可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2001年11月,拖带“瓦良格”的船队进入地中海时,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雨,巨浪席卷而来,几根拖缆被硬生生扯断,几万吨重的航母瞬间失控,像一块巨石般朝着希腊海岸漂去。 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撞上岸礁,整艘船就会彻底报废,前功尽弃,关键时刻,一名希腊籍水手艾瑞斯科斯塔斯冲上甲板,冒着巨浪试图重新固定缆绳,却被卷入海中,英勇牺牲。 最终,船队才在死神面前拉住航母,让它继续前行,这一路,航母的航迹充满险阻,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港到中国大连港,15200海里,漂泊了六百多天。 终于在2002年3月,“瓦良格”抵达大连,当庞大的舰体缓缓驶入港口,岸边迎接的人群久久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呼喊。许多人眼眶湿润。 邵淳站在人群中,看着那艘满是伤痕的巨舰,心中一块沉重的石头终于落下,他知道,这一切没有白费。 可等待他的却不是掌声,而是调查,因为动用资金的问题,他被停职审查多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期间他几乎淡出了公众视野,默默承受着误解与质疑。 更加令人遗憾的是,贺鹏飞没能等到航母回国,他在2001年因病去世,临终前仍然牵挂那艘漂泊在海上的船。 2005年,“瓦良格”进入改造阶段,2012年,它以“辽宁舰”的身份正式加入海军序列,中国终于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这一刻,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入全新的时代。 后来,人们总结,“瓦良格”的到来,让中国航母事业至少提前了十五年,无论是设计图纸,还是船体工艺,都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荔枝新闻《田柳观察 首发福利高清大图:揭秘辽宁舰的前世今生》)
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凑到那人
指尖流沙呐
2025-08-19 20:19: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