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反华的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8月17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挑战。”[凝视] 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最近又出来刷存在感了,8月17日,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硬要把俄乌局势和中国扯上关系,老调重弹“中国威胁论”,这条推文的点赞数少得可怜,评论区更是一片嘲讽声。 “又来领反华绩效工资了?”这是网友们最常见的回复,连美国网友都看腻了这套把戏,足见蓬佩奥的影响力已经跌到了什么地步。 说起来,蓬佩奥的职业轨迹堪称教科书级的“高开低走”,担任国务卿时期,他确实在华盛顿政坛呼风唤雨,以对华强硬著称。但卸任后的遭遇就很尴尬了——先是被特朗普公开踢出核心圈子,连安保待遇都被撤销,后来想在共和党内部找个位置,结果被各种冷遇。 如今的蓬佩奥,既没有实权,也缺乏政治盟友,想要维持曝光度,只能靠炒作中国话题。每当有国际热点事件,他总是第一时间跳出来,想方设法把矛头指向中国。 今年3月胡塞武装袭击红海航道时,蓬佩奥指责拜登政府“袖手旁观”,却绝口不提美军已经发动了多轮空袭。8月俄乌峰会期间,他又拿出“偷走乌克兰儿童”等煽动性词汇抹黑俄罗斯,完全忽视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750亿美元军援的事实。 这种双重标准的操作,连美国学者都看不下去,乔治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直言不讳地批评他“把国内政治斗争带到了国际事务中”。 蓬佩奥的“反华牌”为什么越来越不灵了?原因很简单:他的极端立场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政治主流。 当前拜登政府虽然对华竞争,但更强调“护栏”和“管控分歧”,而蓬佩奥鼓吹的“新冷战”思维连美国的盟友都不买账。欧盟多国明确表态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德国总理朔尔茨去年访华时更是强调“去风险化而非脱钩”。 更要命的是,蓬佩奥的个人信誉已经彻底破产,《名利场》杂志曾经评价说:“蓬佩奥的信誉低到让人怀疑他说的每一句话。”从炮制“武汉实验室泄露论”到炒作“中国干涉美国大选”,他的各种指控要么缺乏证据,要么后来被事实打脸。 最典型的例子是芯片封锁,蓬佩奥任内大力推动对华技术封锁,声称要“扼杀中国科技发展”,结果呢?中国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5%提升到现在的35%,华为更是在重重封锁下实现了5纳米芯片的量产。 在稀土领域,中国的管制措施让西方企业叫苦不迭,镓和锗的出口限制直接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这些事实都在说明,蓬佩奥当年的“脱钩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加速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进程。 更讽刺的是,蓬佩奥曾经妄图挑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结果爱德曼公司的最新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5%,远远超过美国的48%。这个数据狠狠打了他的脸。 如今的蓬佩奥,活像一个过气的网红,只能靠制造争议来博取关注,他频繁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华强硬言论,试图讨好保守派选民,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铺路。 但现实很残酷,特朗普团队已经明确表态“永远不会重新启用蓬佩奥”,连共和党的金主们都嫌他“性价比太低”。毕竟,投资一个既没有群众基础,又缺乏政治影响力的政客,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蓬佩奥的困境,其实折射出美国政治生态的一个问题:当理性的声音被边缘化时,极端言论反而成了获取政治资本的捷径。但这种策略有个致命缺陷——它的保质期很短。 国际政治不是真人秀,光靠煽动情绪和制造对立是走不远的,当前中美两国在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需要的是务实的政策制定者,而不是只会喊口号的政客。 蓬佩奥的表演除了暴露自己的焦虑外,对中美关系的实际走向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毕竟,当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舞台上角力时,谁会在意一个过气政客的“嘴炮”呢? 有趣的是,蓬佩奥的社交媒体账号现在已经成了网友们的娱乐场所,每当他发表什么“高见”,评论区总是充满了各种调侃:“建议改名叫'反华佩奥'”“这是第几次碰瓷中国了?”“专业反华30年,童叟无欺”。 这种尴尬的处境,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信息时代,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政客如果只会重复陈词滥调,而拿不出什么新鲜的观点或建设性的方案,迟早会被人们遗忘。 蓬佩奥的故事给所有政治人物上了一课:靠极端言论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关注,但长远看来,这是一条死路。真正有远见的政治家,应该致力于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而不是无休止的对抗和指责。 你觉得像蓬佩奥这样的“反华专业户”在美国政坛还能蹦跶多久?他们这种靠极端言论博眼球的套路,是否已经被美国民众看穿了?欢迎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些过气政客的生存之道! 信源: 社评:蓬佩奥已成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乱源——央视网
摊牌了!8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真相社交发文称,如果乌克兰要实现和平,就
【51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