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出了狠招!这一次他竟然直接把刀子捅进了芯片行业的心脏,他宣布要对外国进口的芯片和半导体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只有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才可以免税。 这事一出,整个科技圈立马跟着震了一下,纳斯达克和标普涨了,投资人像是打了鸡血,觉得美国制造要起飞了,但很多人没注意到,这其实是特朗普式政治操作的典型套路——看似强硬,其实逻辑就是一句话:你要见我,先换套西装。 这像不像他曾经说泽连斯基想见他,得穿西装那段玩笑话?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他的标准操作:设置门槛,逼你靠拢。说起来,美国半导体这几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本土芯片制造占全球产能的37%,那会儿硅谷的工厂机器转得比谁都欢,现在呢?这数字跌到了12%还不到。去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美国企业虽然在设计领域占大头,但制造环节越来越依赖亚洲——台积电占了全球先进制程的56%,韩国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握着30%的份额,美国自己的工厂,连满足本土汽车、家电企业的基本需求都费劲。 特朗普心里门儿清,硅谷的资本大佬们嘴上喊着全球化,兜里的钱却早就开始慌了。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了520亿美元补贴想拉企业建厂,结果一年多过去,英特尔在俄亥俄州的工厂才刚打地基,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更是因为工人短缺和成本超支,投产时间一推再推。这些资本家精得很,补贴够不够花、工人好不好招、供应链能不能跟上,哪样都得算清楚,不是喊句口号就能把厂子搬过去的。 但特朗普不管这些,他要的是“动作”。你看他选的时间点多巧,离下一次大选不到一年,铁锈地带的工人还在为找不到高薪制造业岗位犯愁,他这一手,等于对着那些手里攥着选票的蓝领喊:“看,我在为你们抢饭碗!” 这招他熟,2016年竞选时就靠“把工作带回美国”拉了不少票,现在不过是换了个赛道,从汽车业跑到了芯片业。 更深层的,是美国对科技霸权的焦虑。这几年中国芯片产业跑得太快了,2019年咱们芯片自给率才17%,到2023年已经冲到24%,华为的麒麟芯片突破7纳米制程,中芯国际的产能三年翻了一倍。美国商务部去年的报告里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在16项关键半导体技术上的追赶速度超出预期”,这种焦虑落到特朗普手里,就变成了“要么来美国造,要么别想进美国卖”的硬杠杠。 可芯片这东西,真不是加个税就能挪窝的。一条先进制程芯片生产线,光设备就得砸200亿美元,从荷兰ASML买光刻机得排队两年,培养一个合格的芯片工程师至少要5年,哪是说搬就搬的?去年韩国三星想在美国建芯片厂,光是工人培训就花了1.2亿美元,最后还是得从韩国派工程师过去救场。特朗普以为这是菜市场讨价还价,加个关税就能逼大家听话,可全球供应链盘根错节了几十年,哪是一套“西装”就能换得过来的? 现在全球科技圈都在盯着这事。欧洲的英飞凌已经放话要评估在美国建厂的可能性,日本的东芝则悄悄放慢了对美投资节奏,咱们国内的中芯国际上周刚宣布,要在上海扩建12英寸晶圆厂,产能增加30%。说到底,大家都在算自己的账,没人真会因为一句“穿西装”的要求就乱了阵脚。 你觉得这波操作最后是能让美国芯片制造业真的“起飞”,还是到头来只赚了吆喝?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新华社 2025年8月17日 《特朗普芯片关税政策引发全球产业链连锁反应》 人民日报 2025年8月16日 《美国半导体产业困局:关税难破结构性瓶颈》 央视新闻 2025年8月15日 《全球芯片企业应对美国新政:谨慎观望与多元布局并行》
实话很难听但这就是香港的现状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