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稀土,越多越好 目前,印度已经明确对中国提出了想要更多稀土的需求,可能会在下一次和中国见面时提出这一请求,不过目前中国并没有给予回应,因为稀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印度其实手里握着 690 万吨稀土氧化物储量,在全球能排到第三,仅次于中国的 4400 万吨和巴西的 2100 万吨。但搞笑的是,他们自己守着这么个 "聚宝盆",却 90% 以上的稀土都要靠进口。这就好比家里藏着金山却天天出去讨饭,说出来都让人笑掉大牙!现在倒好,竟想让中国当冤大头,把咱们的战略资源拱手相送?这如意算盘打得,隔着喜马拉雅山都能听见响声!
先给大伙科普下,稀土这东西有多重要。别听名字里带个 "土" 字就以为不值钱,现代工业离了它根本玩不转。手机屏幕、新能源汽车电池、风力发电机,还有隐形战机、导弹制导系统,哪样都离不开稀土元素。可以说,谁掌握了稀土,谁就捏住了高科技产业的命门。印度现在急吼吼地要稀土,说白了就是想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和军工产业,可自己又没那个本事搞开采加工,就把主意打到中国头上了。
但问题来了,印度自家不是有 690 万吨储量吗?怎么还眼巴巴地求别人?这就得从他们的三大致命短板说起了。
首先是开采技术落后得离谱。稀土矿开采可不是挖煤那么简单,尤其是离子型稀土矿,需要复杂的提取工艺。中国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原地浸矿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减少污染。可印度呢?还在用最原始的池浸法,不仅效率低下,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报道说,印度稀土矿区附近的河流污染超标几十倍,当地村民连干净水都喝不上。就这技术水平,就算把储量翻十倍,他们也挖不出来多少能用的稀土!
更要命的是,印度连像样的稀土产业链都没有。开采出来的稀土原矿需要经过冶炼分离才能变成可用的稀土材料,这一步的技术门槛更高。中国现在占据了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分离产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可印度呢?全国连一家能大规模生产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的企业都没有。就算他们勉强挖点原矿出来,也得运到中国加工,加工完再高价买回去,这不就是典型的 "中间商赚差价" 的受害者吗?现在倒好,想跳过开采环节直接买成品,哪有这么好的事!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的政策混乱。这些年印度政府换了好几茬,产业政策朝令夕改。一会儿说要大力发展稀土产业,一会儿又因为环保问题关停矿区;今天给企业减税优惠,明天又突然加征矿产资源税。这种政策不确定性让国内外企业都不敢投资,毕竟谁也不想把钱砸进一个随时可能变卦的领域。反观中国,早就把稀土纳入国家战略资源管理,从开采、冶炼到出口都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这才有了今天的全球领先地位。
可能有人会说,印度不是一直在喊 "印度制造" 吗?不是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吗?怎么现在又厚着脸皮来要稀土了?这恰恰暴露了印度工业的致命伤 ——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他们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跳过基础研发阶段直接搞高端制造,可没有稀土这种基础材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就拿印度引以为傲的航天产业来说,火箭燃料里的催化剂、卫星上的精密仪器,哪样不得用稀土?自己搞不出来,还不想买中国的,难道指望用魔法制造吗?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一边求着中国要稀土,一边又在国际上跟着美国瞎起哄,说要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前段时间还跟日本、澳大利亚搞什么 "稀土联盟",号称要打造 "中国之外的稀土供应链"。 结果呢?联盟成立快两年了,连个像样的矿区都没开发出来。日本倒是想帮印度建加工厂,可一看印度那混乱的政策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也只能干着急。现在倒好,联盟没搞出成果,又回头来求中国,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中国之所以对印度的请求不回应,不是没道理的。首先,稀土是战略资源,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坚持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绝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滥采滥销。
其次,印度自己有储量却不开发,反而想依赖进口,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问题。我们不可能替别人承担发展责任,更不能让自家的战略资源成为别人发展的垫脚石。再者,印度这些年在边境问题上小动作不断,还处处给中国企业使绊子,现在需要帮助了就想起中国,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有人可能会担心,拒绝印度会不会影响两国关系?其实大可不必。印度要发展,首先得端正态度,自己的问题得自己解决。中国当年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稀土产业体系的,印度要是真有决心,完全可以自己搞研发、建产业链。中国从来没阻止过别人发展,但也绝不会当冤大头,更不会拿战略资源做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