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激战时,李天佑团长不禁吃了一惊。日军单兵能力远远超出想象,八路军为傲的近战

彭丽说 2025-08-18 19:45:09

平型关激战时,李天佑团长不禁吃了一惊。日军单兵能力远远超出想象,八路军为傲的近战优势全无,更可怕的是,有不少战士还轻敌。 1937年平型关战场上,当硝烟散去,李天佑这个从百色起义走来的老红军发现,自己碰上了前所未有的对手。日军的战斗素质让这位经验丰富的团长感到震惊,而八路军战士的轻敌态度更让他担忧。这场被誉为抗战首胜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李天佑,广西临桂县人。1914年1月生于临桂县六塘镇小江高陂寨,家境贫苦,幼年读过两年私塾,辍学后随父劳动谋生。这个从桂北山区走出的农家子弟,14岁就参军入伍,16岁参加百色起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为红军指挥员。 1933年5月,在江西宁都大湖坪,红三军团按三三制整编,李天佑被任命第5师13团团长。8月中旬,李天佑指挥本团将号称”铁军”的国民党十九路军第62师366团全部消灭,开创了红军一个团在运动中歼敌一个团的纪录。这场胜利让年轻的李天佑在红军中声名鹊起,他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自己部队战斗力的自信。 1937年秋,全面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李天佑担任115师686团团长,率部开赴平型关战场。25日清晨7时,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伏击战打响。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叉路口时,早已埋伏好的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同时开火。 李天佑在指挥部观察着整个战场,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这些日军和以往交手的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即使在突然遭到伏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迅速组织有效抵抗。 687团2营率先冲下沟道,与公路上的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日军随即迅速离开公路,利用在山坡边以及修公路边的坑洼之处进行顽抗。李天佑发现,三五个日军背靠背作战,竟能有效抵挡数倍于己的进攻。八路军引以为傲的近战优势在这些训练有素的日军面前并未显现出来。 更让李天佑担忧的是部分战士的轻敌情绪。此时,八路军的战士向敌人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然而,眼前的敌人不仅不懂中国话,而且还是一群经过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的顽固派。许多战士因为缺乏对日军作战的经验,反被垂死的敌人杀伤了。一些战士还沿用对付国民党军队的老办法,以为只要冲散敌人就能让他们缴械投降,结果吃了大亏。 八路军的伤亡也是在一千人左右,伤亡率几乎是一比一。要知道这是在八路军占有兵力、地形、突然性等多种优势条件的情况下,当时参战部队还都是刚刚从红军改编过来的,官兵基本上都是经过长征的百战老兵,日军却主要是辎重兵、汽车兵之类的后勤部队,居然还能打成这样的伤亡比,可见当时日军战斗力的强悍。 战后,李天佑深刻反思这场战斗。林彪在率领115师撤出平型关战场后,针对伏击敌二线部队和与敌一线增援部队交锋时的战斗,他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第7条指出:过去战斗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强是说他们的步兵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 这次战斗让八路军官兵对日军有了清醒的认识。日军不仅装备精良,单兵素质也远超预期,他们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武士道精神教育,宁死不降,能够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抵抗。这与八路军以往面对的对手截然不同。 平型关一战虽然取得了胜利,歼敌千余人,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这样的伤亡交换比,也使八路军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与日军的差距,从而确立了今后将以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为主的战术思想。李天佑和其他指挥员从这场战斗中汲取了宝贵经验,为后来的抗日作战奠定了基础。 李天佑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成为著名的攻坚将军,指挥第38军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万岁军”的传奇。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平型关战斗给他的震撼和启发,那就是永远不能轻视任何对手,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制定正确的战术。 平型关一战让李天佑见识了日军的真实战斗力,也让八路军告别了轻敌思想。这种从实战中汲取经验、不断改进战术的态度,正是人民军队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你认为这种实事求是的战斗作风对今天有什么启发意义?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35

用户17xxx35

2025-08-18 21:14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38军长是梁兴初吧。

彭丽说

彭丽说

彭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