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3阅兵前,美国将试射“美版东风-26”,划出6000公里警告区 据多家外

竹风吟月 2025-08-18 19:43:30

中国9.3阅兵前,美国将试射“美版东风-26”,划出6000公里警告区 据多家外媒报道,8月22日至26日,美军计划进行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即“暗鹰”的试射)。目前,他们已经划了一个从阿拉斯加到夸贾林群岛的长达6000公里的航行警告区,正在做试射前的准备。 美国这次划出的试射警告区,与他们在2021年6月、10月两次试射LRHW失败时用的区域完全一致。而美国去年成功试射LRHW时选择的却是另外一片区域。这就让不少外国军事专家猜测,美国是不是已经解决了前面两次试射失败的关键问题,确保导弹能在不同区域内维持相对稳定的性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试射的时间点。这次试射特意选在中国9.3阅兵之前,大家难免看出点“比一比”的意思。这些年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美军这时候搞试射,难免让人觉得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实力。 而且美军把警告区划到6000公里,也未必没有没有针对中国的意思——这个射程比解放军的东风-26还多出1000公里。不过,也有分析表示,射程远不代表技术就一定更成熟,这个射程数字背后,可能藏着美军还没搞定的技术短板。高超音速武器讲究的是速度和精度的平衡,光靠拉长射程掩盖不了其他问题。 美国“暗鹰”的研发历程其实不算顺利:2021年的两次试射都以失败告终,当时美军没详细说失败原因,但外界猜测可能和发动机点火、制导系统故障有关。直到去年年底那次试射成功,才算让这个项目有了点起色。但一次成功不代表技术完全成熟,武器装备从试射到量产列装,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军对这款武器的期待很高。LRHW作为陆军的重要远程打击力量,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太平洋地区实现快速部署和精准打击。按照美军的规划,这款武器能搭载在轮式发射车上,通过战略运输机快速投送到前线,这对提升美军的远程反应能力有不小帮助。但从之前的试射情况看,这些规划还停留在纸面上,实际性能能不能达标还得看后续测试结果。 这次6000公里的警告区,其实也暴露了美军的一些考量。夸贾林群岛是美军重要的导弹试验靶场,从阿拉斯加发射到这里,刚好能完整测试导弹的全射程性能。这种长距离试射能检验导弹在不同飞行阶段的稳定性,包括助推段、滑翔段的控制能力,还有末段的制导精度。但距离越长,变量就越多,对导弹的整体性能要求也就更高。 而对比中美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发展节奏,就能发现双方的明显不同。中国的东风-26早就列装部队,经过了多次实战化演练,技术成熟度有目共睹。这款导弹能打击海上移动目标,还能携带多种弹头,是区域拒止的重要力量。而美军的“暗鹰”还在试射阶段,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不少时间。 最近几年,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已经逐渐发生变化。中国海军舰艇数量持续增长,火箭军的远程打击能力不断提升,这让美军感到了压力。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展示新型武器,来维持在区域内的威慑力。但武器的威慑力最终要靠实战性能说话,光靠试射前的高调宣传远远不够。 从技术角度看,高超音速武器的核心难点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和精确制导这几个方面。中国在这些领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东风系列导弹的多次成功试射就是证明。而美军在这些技术上还在不断摸索,前两次试射失败很可能就和这些核心技术没突破有关。这次试射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才算真正迈出了关键一步。 当然,武器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军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起步不算晚,但进展却不如预期。这背后有技术储备的问题,也有研发体系的原因。相比之下,中国的武器研发向来注重稳扎稳打,从原型机到列装部队,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测试标准,这也是东风系列导弹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的重要原因。 这次美军试射的结果,很快就会有答案。如果成功,美军可能会加快后续的部署计划;如果再次出现问题,那“暗鹰”的列装时间可能还要推迟。但无论结果如何,这种通过试射展示实力的做法,本质上还是想在战略竞争中占据主动。 说到底,武器装备的发展最终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中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的体现。而美军不断推进新型武器研发,更多是为了维持全球霸权。 而中美两种不同的战略导向,决定了武器发展的节奏和重点。这次试射不管结果如何,都改变不了地区力量对比的大趋势,毕竟真正的实力从来不是靠一两次试射就能证明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198

猜你喜欢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