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成功!”深圳,一女子在社交平台收到一条私信,对方承诺每月给2到5万生活费,见面还送金条。女子查看对方账号,全是豪车豪表,在甜言蜜语诱惑下赴约。没想到都是假的,女子气的报案,警察一查大吃一惊,这是个惯犯! 8月13日,深圳有个事儿挺热闹,一个女的遇上了一个离奇骗局,不仅自己吃亏,还倒贴了两瓶五粮液。 这事儿被检察院曝光后,网上不少人都在聊,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那些藏在“好事”背后的坑。 先说说这事儿的主角李女士。 她平时爱在社交平台上发点自己的照片,可能就是想分享生活,没成想被人盯上了。 有天她收到条陌生私信,对方说想找个长期伴儿,每月给两三万生活费,还能先给钱,要是愿意就加Q细聊。 发消息的是个叫张强的男人,自称做黄金生意,不差钱,就是跟老婆感情不好,想找个人陪。 为了让李女士信,他还说见面就送根金条当礼物,后来又发了张买苹果手机的截图,看着挺像那么回事。 李女士动心了,俩人约在酒店见面。 张强果然带了根“金条”,说这东西不好变现,他有朋友开金店能帮忙处理。 李女士没多想,当天就在酒店跟他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张强说要找朋友打通关系,让李女士先买两瓶五粮液当人情。 李女士照做了,把酒递过去,张强拿着就走了。等李女士再联系他,发现自己被拉黑了,这才慌了神。 她把那根金条拿去鉴定,结果是假的,手机截图也是P的,从头到尾,就她买的那两瓶酒是真的。 这事儿听着离谱,但类似的骗局不止这一起。 江西有个叫刘成照的,也用差不多的路数骗了好几个女的。 他本来是个架子工,没固定工作,在抖音上装成房地产老板,专挑那些婚姻不太顺的女的下手。 他跟一个开烟酒店的黄女士说自己离婚了,手头有好几个亿的项目,就是暂时资金周转不开。 黄女士信了,前前后后给他转了一百五十多万,中间还在5月20号那天,特意把两万块拆成带“520”、“1314”的数字转过去,结果到最后只收回几万块。 还有个曾女士,也是被他的豪车豪宅照片骗了,陆续给了他三十五万多,直到警察找上门,才知道自己遇上了骗子。 这些骗子的套路其实挺像的,都是先在网上包装个有钱人的身份,要么说自己做黄金生意,要么说搞房地产,再编点感情不顺的故事,让人觉得既有实力又缺陪伴。 然后就开始画饼,不是送金条就是许诺买车买房,等对方放下戒心,再找各种理由让对方掏钱。 有的让买酒,有的说要周转资金,反正就是变着法儿让受害者往外拿钱。 等拿到钱,立马消失,联系方式一拉黑,彻底断了念想。 说起来,被骗的这些人也不是完全没责任。 李女士收到“包养”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觉得离谱,反而动心了,黄女士和曾女士,明知道对方是网上认识的陌生人,就因为几句甜言蜜语和几张照片,就敢把几十万上百万转过去。 说白了,还是心里存着走捷径的念头,觉得能靠别人轻松过上好日子。 可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 那些号称“不差钱”的人,真要是有实力,犯得着跟一个刚认识的人借这点钱吗? 现在网络这么方便,陌生人隔着屏幕聊几句就能熟络起来,但也正因为隔着屏幕,谁也不知道对面是人是鬼。 你看到的豪车豪宅,可能是在4S店门口拍的,说的上亿项目,可能就是随口编的,发的转账截图,用个软件几分钟就能做出来。 那些骗子就是摸准了有些人想轻松赚钱、想找个靠山的心理,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设套。 就像李女士遇到的这个骗局,但凡她多问一句,比如让张强直接把金条换成现金,或者自己找金店鉴定一下,可能就不会被骗。 刘成照骗黄女士的时候,黄女士要是去查一下他说的房地产项目,或者要求见个面看看所谓的工地,也能早点发现不对劲。 说到底,还是贪心和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总觉得自己遇上的是真机会,不是骗局。 其实不管是“包养”的幌子,还是“网恋暴富”的陷阱,本质上都是利用了人的弱点。 你越是想走捷径,就越容易掉进别人挖的坑。 网上认识的人,聊聊天解闷可以,真要涉及到钱和感情,还是得多留个心眼。 毕竟,真能靠得住的,从来不是别人画的饼,而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
“诈骗在吉林不好使!”吉林,男子是百万网红,从广州来吉林旅游,他为了方便玩,租了
【62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