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人僚机概念,是美军于本世纪初期最先提出的。但现在看来,真正把无人僚机“玩出花”的国家,却是中国。从近期于国内互联网上流出的照片来看,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国产“攻击-11”隐身无人机后,又有疑似多款不同形式气动布局的无人机,先后启动试飞,不排除它们均具备成为无人僚机的能力,与有人驾驶战机组成作战体系。 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这些新近曝光的无人机的尺寸都不小,至少约为中巴合研的单发轻型战斗机“枭龙”的大小。仔细想来,这符合现代无人僚机的一大发展趋势,那就是体量大型化。毕竟,若要同有人驾驶战机协同作战,那对无人僚机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在飞行性能方面与有人驾驶战机相近或相同,如具备一致的最大超音速飞行速度、超音速巡航能力、作战半径和航程等。这样才能确保有人驾驶战机和无人僚机的全程协同行动,而不至于出现一方拖另一方后腿的现象。 当然,体量大型化的另一好处在于载弹量的提升。粗略观察近期出现的疑似多款无人僚机,它们的气动布局各有特点,有的明显为超音速飞行和高机动而生,采用了大后掠翼主翼、翼身融合技术和鸭翼;而另一些则略显臃肿,是典型的以牺牲部分高速飞行能力为代价,换取更大的机内空间,搭载更多的内油和设置尺寸更理想的内部弹舱。 那么,未来会不会出现“1架有人驾驶战机,率领由多架不同型号无人僚机所组成的空中体系作战”的一幕呢?概率恐并不为0。在这一体系中,得益于不同用途无人僚机的加入,其将有望独立迎战不同性质的敌对目标,如以注重空战的无人僚机与敌方争夺制空权,以及用注重对面打击的无人机消灭敌地面和水面目标,体系作战灵活性必将无与伦比。
虽然无人僚机概念,是美军于本世纪初期最先提出的。但现在看来,真正把无人僚机“玩出
儒雅随和老军迷
2025-08-18 18:19: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