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在日本生活多年,而且熟知500强企业的经营状况(我给他们做营业系统)。

怒喵李楠 2025-08-18 18:18:21

虽然我在日本生活多年,而且熟知 500 强企业的经营状况(我给他们做营业系统)。

但是,我仍然反对把中国的经济前景对标日本。

很多人看到了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相似性,但是估计是对日本的真实状况不太了解,中日巨大的差距他们并没有看到。

1

xxxxxxxxxx

中国产能的供需匹配的调整能力,是日本基本上不具备的。

举例而言,如果造船业周期来了,可以调整需求造军舰。而如果传统汽油车产能落后并且过剩了,可以上智能驾驶,电驱动,智能驾仓等先进产能拉动需求。

他们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支持产业升级,但是过去几十年说明,这种力度太弱了,都不需要中国出手,韩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已经把日本打的七零八落了。。。而中国玩起来更溜。

更何况,今天中国政府掌握的资源之强大,比负债累累的日本政府高万倍。。。

2

xxxxxxxxxx

而与此同时,中国选择的路径也和日本经济崛起后完全不同,我们在美国的压力下选择了硬刚。

不一定能成,但是日本不已经预演了滑跪是什么下场吗。。。

3

xxxxxxxxx

所以中国经过了这 10 年的自主选择,已经走上了和广场协议前期全球经济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完全不同的道路,也拥有完全不同的能力。

这不意味着我就一定相信未来会比日本的结局更好,但是至少机会更大了。

而剥离产能过剩,货币扩张,经济繁荣或者衰退的这些名词,真正的发展,不就是大家有活干,产品有销路,而且消费者觉得有价值吗。。。

金融的繁荣,是依附于这个基本盘之上的,而非相反。中日政策的区别,很大层面上是对这个因果关系的理解相反。

4

xxxxxxxx

所以无论是国家补贴大基金省间竞争等等的政府引导,还是一带一路在非洲各种投入,还是国补等等内需刺激措施,你完全可以对比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一系列举措。

你会发现,我们的措施更有力,而且针对的问题更根本。

他们是在金融和货币上折腾了好多年,到安培的时代才想到企业竞争力的问题。。。(本质是供需调整和匹配的问题)

5

xxxxxxxxx

所以,我们已经踏上了一个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道路。

私营部门有灵活的反应和极高的效率,而公有部门有社会稳定性的考虑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社会保障等等的考虑。

双方都别极端化,专注于生产力的升级和消费的扩张(无论是挖掘内需还是扩展海外),那么还是有可能避免日本化,也避免拉美化的(虽然私营部门财富集中,但是中国的公有经济也足够强大)。

6

xxxxxxxx

当然,日本也不是完全没有借鉴的意义。

就算是日本政府废物,干预措施难以到点子上,在衰退的几十年中,还是有三类企业的价值有稳定的增长。

1 创新药(养老相关)

2 垄断了的社会基础设施(长期稳定高分红)

3 出海企业(和全球化有关)

而在需求层面,便利店和药妆店这种代表了更加便利而非绝对廉价的业态也持续扩张。

而且,小额娱乐赌博也一直是巨大而稳定的好生意(国内类比腾讯)。

7

xxxxxxxxx

今后,是在低增速中寻找差异化增长点的时代了。

眼光个人认为,比趋势判断重要了。

0 阅读:3
怒喵李楠

怒喵李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