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俄罗斯“上当”了! 美国不愧是“商人国家”,又发“战争财”! 表面上看,美国宣布不再直接对乌克兰提供武器,可转身就给其他国家开了 “后门”—— 允许北约成员国从美国购买武器支援乌克兰。这波操作下来,北约国家很快凑出 15 亿美元,齐刷刷给美国军工企业送上订单。 这事儿得从美国的 “生意经” 说起。俄乌冲突打到第三年,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算盘越打越精。雷神公司刚拿到 35 亿美元合同,专门生产 AIM-120 空对空导弹,客户名单里不仅有乌克兰,还包括日本、波兰等 20 多个国家。 这种 “批发式军售” 让美国一箭双雕:既通过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又让盟友掏钱更新装备。比如德国最近提出购买 “爱国者” 防空系统支援乌克兰,背后其实是美国在推动欧洲淘汰老旧装备,转而采购美制武器。 美国的真实意图,从五角大楼的动作就能看出端倪。虽然 7 月初传出暂停部分军援的消息,但特朗普很快批准向乌克兰交付 10 套 “爱国者” 系统,并强调 “防御性武器会继续提供”。 这种 “边审查边松口” 的策略,本质是在平衡国内库存与对外输出。美国国防部的数据显示,自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 300 万枚 155 毫米炮弹运抵乌克兰前线,这些弹药的生产直接带动了美国 31 个州的 117 条军工生产线。 俄罗斯对这一切看得透彻。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言,美国的行为 “纯属生意”,北约国家出钱买武器的模式,不过是 “换汤不换药” 的代理人战争。 俄方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 “毒刺” 导弹价格从 1991 年的 2.5 万美元涨到 40 万美元,“标枪” 反坦克导弹价格翻倍,就连翻新的 M1A1 坦克都敢喊出 1066 万美元的高价。这种暴利让美国军工巨头赚得盆满钵满,仅 2022 年五大军工企业就瓜分了 1180 亿美元五角大楼合同。 对北约国家来说,参与这场 “武器接龙” 也有自己的算盘。荷兰、丹麦等国通过北约协调机制出资 5 亿美元购买美制武器,既响应了美国号召,又能借此更新本国装备。 美国早就算准了这点,公开鼓励盟友将老旧武器捐给乌克兰,再从美国采购新装备。波兰就是典型例子:捐赠 250 辆老式坦克后,立即斥资 47.5 亿美元购买美制 M1A2 主战坦克。这种 “以旧换新” 的套路,让美国既能消耗俄罗斯,又能巩固北约内部的军事依赖。 这场代理人战争的代价,最终还是落在乌克兰身上。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本质是让乌方未来用稀土等资源偿还。 更讽刺的是,五角大楼的武器库存审查暴露了一个事实:美国每月只能生产不到 1.5 万枚 155 毫米炮弹,产量甚至赶不上俄罗斯。这种产能不足,让乌克兰在战场上依然受制于人,而美国军工企业却以 “加速生产” 为由,进一步抬高武器价格。 从长远看,美国的策略正在重塑国际格局。通过北约新机制,美国将乌克兰危机转化为一场 “全球军购狂欢”,既削弱了俄罗斯,又强化了对欧洲的控制。 德国总理默茨近期表态支持购买 “爱国者” 系统,正是这种策略见效的体现。而俄罗斯在这场消耗战中,不仅要应对前线压力,还要面对西方制裁带来的经济困境,逐渐陷入被动。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放弃乌克兰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谓 “暂停军援” 不过是策略调整,真正目的是让盟友分摊成本,同时为美国军工开辟更大市场。这种 “商人式战争财” 的背后,是美国对全球霸权的精心算计, 用别人的钱、别人的血,换自己的利。
拒绝历史重演!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加表示,如果要求乌克兰以领土让
【174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