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埃及不买了,印尼不买了,泰国也不买了,明明歼 - 10C 实战表现够强,咋都不选它? 信源:环球时报——细节披露!歼-10C“击落”隐身战机 在印巴边境上空,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凭借先进雷达,不止一次在印度“阵风”战机做出反应前就完成了锁定。这种技术优势让后者几乎没有还手机会,只能提前开加力规避。实战打出了最好的广告,巴基斯坦随后增购24架的订单,就是对歼-10CE性能最直接的肯定。然而,这款战场明星在更广阔的国际军售市场上却反响平平。技术上的优越,为何没能直接变成货架上的畅销品? 其实摆在桌面上的是一些很现实的难题,比如为了维持地区绝对军事优势,以色列极力阻止任何先进武器流入阿拉伯国家。一架装备了“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的歼-10C,对以色列和中东的美军都是实打实的威胁,这自然是美以双方都无法接受的。 但泰国则在军购中展现了其“平衡外交”的智慧,军火库里既有美国的F-16,也有瑞典的“鹰狮”,这种多方下注的策略,让泰国在国际上更加灵活,不必看某个大国的脸色。因此,是否购买歼-10C,对泰国而言,与其说是军事考量,不如说是国家战略棋盘上的一步棋。 而在另一个潜在客户印尼作为一个广阔的群岛国家,印尼空军的首要任务是大范围远程巡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苏-35这类航程远、载弹量大的重型战斗机。歼-10C作为中型战机,性能虽好,却没能精准踩到印尼的核心需求点上。最终,埃及只能回头继续购买已被证明性能不及歼-10C的“阵风”,落入一个精心设计的军备陷阱。 回看埃及的空军主力,是法制“阵风”和美制F-16,整个作战体系早已深度欧美化。如果要引进歼-10C,就必须从零开始,重新建立配套的维修、后勤、训练乃至弹药储备系统。这笔“体系转换”的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对于经济本就紧张的埃及,无异于一笔不敢轻易尝试的投资。 不过如果说经济和需求只是第一道门槛,那么真正让许多交易在临门一脚时急刹车的,往往是地缘政治这只无形之手。埃及账面上的换装成本只是个开始,真正的问题在于它每年能从美国获得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笔钱可不是白拿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是:拿了我的钱,就别碰我竞争对手的装备。美国甚至直接挥舞《通过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这根大棒,不仅搅黄了歼-10C的交易,连埃及原计划采购的俄制苏-35合同也一并叫停。 所以当今的军售早已不是单一武器的买卖,而是一场全方位“生态系统”的对抗。美国销售F-35,买家获得的不只是一架战斗机,更是被强制性地并入美国的盟友体系。你必须使用美国的情报、弹药,甚至要将本国空军数据与美军联网,这相当于将一部分国防安全交到了美国手里。 这种捆绑模式还暗藏着巨大风险,西方武器普遍留有“后门”,关键时刻可能受制于人。巴基斯坦的F-16就曾在与印度的冲突中被限制使用,这个教训足以警醒任何一个过度依赖西方武器的国家。 所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不只是买卖关系,而是深度的军事合作。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联合开发“枭龙”战斗机,并授权巴方建立本土生产线,帮助其构建了自主的国防工业基础。这或许才是中国军工产品未来出口的真正破局之道——不搞“捆绑销售”,而是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建立一套自主可控的防御体系。 于是现在歼-10C出口困境的根源其实是经济、战略、政治和军事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国际军售本就是一场考验耐心的长跑。随着全球格局的演变,以及越来越多国家对西方武器体系“后门”风险的警惕,歼-10C的机会或许才会慢慢到来。毕竟,对于那些渴望将国防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国家来说,选择一款战机,其实就是在选择一种未来。
埃及、印尼、巴基斯坦一夜间把订单从美俄中手里抽走,48架、100亿美元、生产线打
【4评论】【1点赞】
雲中漫步
他们不买就不买呗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