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帝威武,签令将9月3日的纪念日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

快乐小鼠 2025-08-18 13:30:09

普京大帝威武,签令将9月3日的纪念日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纪念日",不得不佩服,普京敢想敢干,乃一条硬汉!   不少人看完这个新名字,第一反应是:这话说得够直白,够硬气,够普京。   这份修正案早在2022年6月就递交国家杜马,2023年6月20日和21日分别在下院和上院顺利通过,普京签署后正式生效。俄罗斯在处理战争纪念这类国家大事上,毫不含糊。   名字一改,背后的意味可就不一样了。这不是单纯的纪念更名,而是一次正面回击。   回击谁?日本。   俄方在法律解释文件里说得很清楚:这是对日本“不友好行为”的回应。   说起这段恩怨,还得从俄乌冲突说起。战事爆发后,日本没落下,第一时间站队西方,不仅冻结了俄在日的金融资产,还向乌克兰提供了包括防弹衣、头盔、重型卡车在内的军事装备。   这在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旗号下,是一次罕见的越界操作。   2022年3月,俄罗斯干脆宣布:南千岛群岛的领土谈判结束,不谈了。日本称那儿是“北方四岛”,俄则说那是自己打胜仗得来的地盘。   到了2023年4月,日本又在外交蓝皮书里加了一句,说这些岛屿是“被非法占领”。这话一出,俄方火气更大,反制的动作也随之升级。   普京这次的更名决定,不是情绪化的报复,而是一记精准打击。它直接撕掉了日本一直以来“二战受害者”“和平主义国家”的外衣,把“侵略者”的标签重新贴了回去。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公开表示:这场战争,日本是发动者,是法西斯轴心国成员之一,不该被历史美化,更不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讲道德”的角色。   从莫斯科的角度来看,这次更名不仅是在对外发声,更是一次国内动员。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洋指出,这可以强化俄罗斯“战胜国”的历史记忆,唤起民族自豪感,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稳住国内人心。   这种操作,低成本、高效率,正合俄罗斯一贯的“以纪念日做外交”的风格。   日本当然坐不住了,就在普京签署法案两天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站出来抗议,说这会“激化两国民众的对立情绪”。   紧接着他又放话:日本不会因此退缩,制裁俄罗斯的立场不会变,对乌克兰的支持还会继续。   庆应义塾大学的广濑阳子教授干脆点破:这就是俄罗斯在打“历史牌”,用纪念日来回敬日本的外交动作。   现在俄方不仅把日本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还终止了南千岛群岛的免签政策,连原本谈好的“共同开发经济项目”也一并叫停。   更不用说,俄军在日本周边的军事活动也明显增加,不时来一场海空演练,摆明了是要给日本一点颜色看看。   日本想缓和局势也不是不努力,只是换来的回应是:一切回到“零基础”。   俄外交部在2023年2月就已经表态,和平条约的事就此翻篇,不再谈。日本外务省也不得不承认,两国外交成果基本归零。   这次更名事件,俄罗斯用一个法律条文,就把“历史问题”重新推上桌面,把日本的角色定位重新定义。   这种做法堪称“软打击”,不动枪不动炮,却能在国际舆论场上抢占道义制高点。   9月3日对俄罗斯来说并不陌生。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把第二天定为“二战结束日”。   如今普京把这个日子重新命名,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在提醒世人:谁是侵略者,谁是胜利者,不能混淆。   俄联邦委员会议员卡拉辛的说法直接明了:日本是纳粹德国的主要盟友,更名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听起来不复杂,但释放出的信号相当清晰:俄罗斯不会允许别人篡改历史,更不会让曾经的侵略者在当代国际舞台上装无辜。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场“纪念日外交”操作得极为巧妙。它没有带来直接冲突,却对日本的国际形象造成了实质打击。   而且,这种象征性的动作对俄罗斯而言几乎没有成本,却能在舆论和外交层面收获不少筹码。   历史问题从来不是过去式,它是当代国际博弈中的一张牌。谁能掌握叙事权,谁就能在关键时刻占据主动。   这一次,普京用法律手段完成了一次强势出牌,把日本在“二战历史”这道题上的答卷重新翻出来,打了红笔圈。   对历史负责,是国家底气;敢于出招,是战略胆识。普京这一笔,不仅写给日本,也写给所有试图在历史问题上浑水摸鱼的国家看。   纪念日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更在于提醒。   过去的账,不能赖;现在的事,也得算清楚。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快乐小鼠

快乐小鼠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