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平安产险工作人员与养殖户共同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
□文/摄本报记者孙思琪
凌晨4点,肇源县平原村养殖户李占山手提饲料桶,踩着田埂间深浅不一的泥土走进连片稻田。
“东北早上凉快,正是虾儿吃食的好时候。”他弯腰撒下饲料,水面上的涟漪一圈圈荡开。
“‘稻虾共作’这个模式好,同样一块田,能赚两份儿钱。”李占山兴致勃勃地给记者算起账,“小龙虾以杂草害虫为食,排泄物又能肥田,不但大幅减少农药、饲料和肥料投入,稻米品质上去了,小龙虾还能卖上好价。”
今年,李占山将养殖规模一举扩大到1000亩。这份底气,来自平安产险推出的“寒地小龙虾养殖保险”。
“早两年,在寒地养虾好比‘走钢丝’,一场暴雨引发的内涝就能让虾苗顺水跑光。”李占山的话道出了农户曾经的困境,2021年肇源县刚推广小龙虾养殖时,多数人只敢试养几十亩。
“保险就得‘量体裁衣’。”平安产险肇源支公司总经理赵树明介绍,该保险不仅覆盖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损失,更将围网破损、野生动物毁损等细节纳入保障,并同步提供极端天气预警、水质监测等服务,助力养殖户提前规避风险。
“‘稻虾共作’每亩保费40元,政府承担70%,我们只需出30%。而且,无论规模大小都能保,报案后24小时内查勘,10个工作日内赔款就能到账,有了保险托底,现在只需专注提升养殖技术,心里踏实多了。”李占山说。
截至今年7月底,平安产险在肇源县已完成超万亩寒地小龙虾养殖承保,覆盖3828亩稻田与8569亩池塘,总保额2492万元。
“有了保障,养殖户敢放手干了,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肇源县水产中心主任杜春波介绍,我国小龙虾产业规模巨大,但地域和季节分布不均衡,长江中下游产量占全国90%以上,集中在3月至6月上市,8月至次年2月又供不应求,因此,8月份上市的寒地小龙虾市场前景很好。
“我们创新推行‘寒地小龙虾南北接力’育苗模式,从南方引进虾苗培育,结合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提升产量。如今,凭借生长周期长、个大肉紧的优势,寒地小龙虾已经成功打开市场,订单纷至沓来。”杜春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