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竟然出现“第二个钱学森”!为了阻止他回国,美国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印度甚至厚着脸皮,要求他公开核心机密...... 要讲清潘锦功为啥能被称作,“第二个钱学森”,得先从全球能源的“死结”说起。如今世界能源供应就像一个被卡住的齿轮,传统煤炭、石油这些化石燃料烧一吨就少一吨,而且烧的时候还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把地球捂得越来越热。 全球每年因为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300亿吨,相当于把3000个西湖的水倒到大气层里,后果可想而知。 可新能源这边也不省心,像太阳能板里的晶硅材料,生产过程能耗高得吓人,一块普通晶硅板从原材料到成品,消耗的能量得用好几年发电才能补回来。 更麻烦的是,晶硅板只能在强光下工作,阴天、雨天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发电量直线下降,全球能源市场就这么卡在传统能源和现有新能源之间,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候,潘锦功带着他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技术出现了,碲化镉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把它做成4微米厚的薄膜夹在两块玻璃中间,就成了能发电的“玻璃”,这种发电玻璃在成都这样的多云城市,一块1.92平方米的板子一年能发电270度,足够一个三口之家半年的照明用电。 而且它不管是强光、弱光,甚至室内灯光都能发电,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发电机,随时随地把光能变成电能。 潘锦功能搞出这么厉害的技术,和他的经历密不可分。他14岁就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来去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深造,在那里创立了美国第一个碲化镉材料研究中心,光专利就拿了30多项。 当时美国开出百万年薪想留住他,还承诺给他最好的实验室和团队,可潘锦功心里始终想着祖国。 2011年他突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带着技术和部分团队回到中国,一头扎进碲化镉发电玻璃的研发里,这和当年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条件回国搞导弹如出一辙,都是为了让中国在关键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 潘锦功的技术有多重要呢?看看国际上的反应就知道了,美国一看他要回国,立马慌了神,又是威胁又是利诱,甚至想通过法律手段阻止他。 印度那边也坐不住了,厚着脸皮要求他公开核心机密,说什么“技术应该共享”,甚至开出1 亿元人民币的价码想买走技术,这就像当年钱学森的导弹技术让美国寝食难安一样,潘锦功的碲化镉技术也触动了某些国家的利益蛋糕。 从数据上看,碲化镉发电玻璃的优势更是一目了然。传统晶硅太阳能板生产每度电要排放 100克以上的二氧化碳,而碲化镉发电玻璃每度电只排放11克,只有晶硅的十分之一不到。 而且它的生产过程能耗低,一块发电玻璃从生产到发电回本,只需要1.5年,比晶硅板快了一倍多。 更厉害的是,碲化镉发电玻璃的使用寿命和建筑一样长,能达到50年,这就相当于在建筑上装了一个“永久油田”。 潘锦功回国后,带着团队在成都建起了世界首条100兆瓦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每55秒就能生产一块发电玻璃,一年能生产出足够覆盖100个足球场面积的产品。这些发电玻璃已经用在了成都大运会场馆、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九寨沟黄龙机场等地方,每年能发电1.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6万吨标准煤的燃烧,少排15万吨二氧化碳。 更让人骄傲的是,潘锦功团队自主研发的发电玻璃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7.26%,创造了国内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的新纪录,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玻璃能发更多的电。 全球能源市场对碲化镉技术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2023年全球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4.9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到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 中国作为碲资源大国,碲产量占全球的67.2%,潘锦功的技术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掌握了话语权。就像当年钱学森让中国导弹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一样,潘锦功正在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美国和印度的反应恰恰说明了潘锦功技术的价值。美国对碲化镉技术的限制和阻挠,印度对核心机密的觊觎,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项技术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如果说钱学森让中国有了钢铁长城般的国防力量,那么潘锦功正在为中国打造绿色能源的铜墙铁壁。他的坚持和贡献,让“第二个钱学森”这个称号当之无愧,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决心和实力。
印度宣布重大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就在美国突然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之
【10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