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傻眼了,美国不谈了 据新德里电视台财经频道透露,美国谈判代表原定于8月25日举行的美印第六轮贸易谈判被美方单方面取消,至于何时举行谈判,目前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取消和在当地时间8月15日举行的美俄谈判有一定的关系。 此次被取消的谈判本应是美印双边贸易协定的第六轮磋商,此前五轮谈判因双方在农业市场准入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等问题上的分歧而陷入僵局,印度外交部曾多次抗议,称美国在俄罗斯石油进口问题上"不公平地单独针对印度"。 此次谈判取消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俄元首峰会密切相关,这场被媒体称为"冰原博弈"的会晤,意外地波及到了远在南亚的印度。 在阿拉斯加会晤前,特朗普曾威胁称,如果普京不接受停火提议,美国将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实施高达100%的"二级制裁",这一威胁直接指向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行为。 然而,峰会结果却出现戏剧性转折。特朗普在会后为会晤打了满分"10分",并宣布"未来两三周无需考虑对俄新制裁",但吊诡的是,对印度的关税威胁却并未撤销,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分而治之"的策略,印度因此成为美俄博弈中的"人质"。 对于印度而言,当前处境可谓进退维谷,作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印度与美国有着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历史悠久的印俄关系,特别是在国防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又使印度难以完全配合美国对俄制裁。 能源安全是印度的核心考量,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80%以上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俄乌冲突后,印度以折扣价大量购入俄罗斯石油,既缓解了国内通胀压力,又节省了外汇。 莫迪政府在独立日讲话中明确表示要保护农民和渔民利益,暗示不会在农业市场准入上让步。 与此同时,印度也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不满。印度外交部强调,美国在俄罗斯石油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而欧美国家仍在从俄罗斯购买商品,这种指控反映了新德里对华盛顿"长臂管辖"的日益不满。 美印贸易谈判取消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对于未来走向,有网友提出了几种可能: 1. 短期妥协:特朗普可能在对俄政策取得进展后,适度调整对印立场,降低或推迟部分关税。 2. 长期对抗:若美俄关系再度紧张,印度可能面临更严厉的二级制裁,或将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3. 多边突围:印度可能利用其在不结盟运动和G20中的影响力,联合其他受美国单边制裁影响的国家。 无论哪种情景,印度都面临艰难平衡:既要维护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又要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这场危机可能促使印度加速"多方下注"战略的成型。 美印此次贸易争端揭示了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的深层矛盾,我认为这一事件反映了三大趋势: 国家间经济关系日益被安全考量所塑造,贸易政策成为地缘战略工具,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商业行为被赋予政治含义,成为检验"站队"的试金石。 美国对印度实施单边关税的依据是其国内法而非国际规则,这种"长臂管辖"遭到印度合理质疑。这种现象正在削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合法性。 印度自视为崛起中的全球大国,但此次事件显示,在大国对抗加剧的背景下,中等强国的回旋余地正被压缩,这种困境并非印度独有,许多中等强国都面临类似压力。 对于全球南方国家,我认为可考虑以下应对策略: 1. 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改革,联合志同道合国家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2. 构建多元化经济伙伴网络,减少对任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3. 增强经济与技术韧性,加速关键领域自主创新。 这场美印贸易风波折射出全球秩序重构中的深层矛盾,在这个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同时避免被卷入零和博弈,将成为所有中等强国的必修课,印度的困境与选择,值得每一个珍视战略自主的国家深思。
中国出来回应了!在泽连斯基公开声称不需要中国作为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之一之后,我们
【308评论】【2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