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维尔嘴炮一时爽,捷克政府急断肠:烂摊子堆成山,谁来扛? 当捷克总统帕维尔在东京唾沫横飞地宣称 "台湾有事就是欧洲有事" 时,他大概没算过这笔账 — 每一个字落地,都在捷克企业的账本上砸出一个窟窿。8 月这场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正把这个中欧国家拖入外交与经济的双重泥沼,而始作俑者拍屁股的潇洒,早已让整个政府班子焦头烂额。 谁也没想到,一个国家元首的政治秀,会精准击中本国经济的七寸。中国外交部 "暂停与帕维尔一切官方往来" 的表态,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捷克经济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 要知道,这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国家,每年从中国赚走的 429.8 亿美元贸易额,相当于每个国民平均从中国口袋里拿走 4300 美元。更扎心的是,中国在捷 17 亿美元投资撑起的 50 多家企业,直接关联着数万家庭的饭碗。 帕维尔显然没把这些当回事。这位前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脑子里的冷战思维,还停留在 "站队就能获利" 的旧时代。他踩着中国红线跳政治把戏的样子,活像个拿到新玩具就忘乎所以的孩子 — 7 月底在日本跟风炒作台海议题,转头就在印度给分裂势力站台,生怕美国和西方势力看不到他的 "投名状"。但他忘了,捷克不是北约棋盘上可以随意牺牲的卒子,这个国家的汽车零件、机床设备、光伏玻璃,早就和中国产业链焊在了一起。 最尴尬的莫过于捷克政府班子。总理菲亚拉团队一边要应付中方的强硬回应,一边得安抚国内炸开锅的企业家。斯柯达汽车中国工厂减产的消息刚传来,皮尔森州那家为大众代工线束的百年工厂就发来了求助函 — 中国合作方冻结的 150 万套订单,直接让 3000 名工人面临停工风险。更要命的是,布拉格证券交易所的工业指数在中方表态后单周暴跌,玻璃巨头 AGC 的股价跌幅让股东们集体失眠,要知道这家企业每年近三成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光伏市场。 欧洲盟友的反应更让捷克脸上无光。当帕维尔在亚洲煽风点火时,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忙着和中国敲定 10 亿欧元的巴斯夫扩建项目,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在欧盟峰会上毫不客气地指出 "个别国家别把欧洲拖下水"。 布鲁塞尔的外交官私下透露,原本准备给捷克的 2.3 亿欧元数字化贷款已经被打上问号,理由是 "受援国对华政策稳定性存疑"。这哪是支持,分明是怕被拖入同一个泥潭。 历史的耳光总是打得又响又脆。当年泽曼总统力推 "一带一路" 合作时,布拉格曾是中国商品进入中东欧的枢纽,中欧班列带着捷克水晶和啤酒驶向中国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2016 年共建物流枢纽的协议墨迹未干,帕维尔就用激进政策亲手砸碎了这份默契。如今成都发往布拉格的班列数量锐减 17 列,38% 的空箱率,映出了这场政治投机的荒诞。 现在的捷克政坛,活像个吵翻了天的大妈。总理府想派副总理访华灭火,被中方一句 "不符合当前氛围" 挡了回来; 最大反对党主席巴比什喊着要弹劾总统,指责他 "用国家利益换个人政治资本",帕维尔的幕僚们还在嘴硬,甚至想推动议会通过所谓 "与台湾加强交流" 的决议,企图把错误路线合法化。 但市场从不说谎。8 月中国投资者在捷购房交易额暴跌 67%,计划开拓中国市场的捷克啤酒商把新品发布会改到了越南,水晶企业悄悄把展厅搬到了马来西亚。 伏尔塔瓦河畔的游客少了三成,那些曾经挤满中国游客的商店挂出了打折牌。帕维尔大概不会明白,他以为的 "政治加分项"。 其实是给国家经济绑上的定时炸弹。当外交僵局持续发酵,当企业订单不断流失,这个烂摊子最终要由整个捷克来扛。 信息来源:外交部:中方决定不同捷克总统进行任何交往·金羊网
这巴掌打的又响又脆,全世界都听到了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大概没料到,自己一次
【1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