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曾言:“我之所以会失去江山,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这人是谁,为什么蒋介石会把国民党失利的责任推到他头上呢?他到底该不该为国民党的失败负责呢? 1949年之后,蒋介石退守台湾,心里那股“反攻大陆”的火苗,与其说是雄心,不如说是一股子怨气。而这股怨气的喷发点,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地对准了两个人。 这两人,一个曾是他拉拢结拜的“兄弟”,另一个是他翘首以盼的“救星”。说白了,伤你最深的,往往是你最指望的人。这两个人,就是桂系大佬李宗仁和美国特使马歇尔。 先聊聊李宗仁。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关系,那叫一个复杂,简直就是民国版“权力的游戏”。 想当年北伐前夜,蒋介石要坐稳国民革命军的总把子,就得联合各路军阀。李宗仁手里的桂军,是块硬骨头,也是个香饽饽。蒋介石多精明啊,上来就玩感情牌,主动提出要和李宗仁换兰谱,拜把子当兄弟。李宗仁混迹江湖半生,哪能不知道这是“政治投资”?半推半就地,这“兄弟”就认下了。 可这“兄弟情”有多塑料呢?蒋介石的词典里,“顺我者昌”后面那句,从来就没变过。北伐一胜利,他就开始盘算着“削藩”,第一个要动刀的,就是曾经帮他打江山的桂系。这操作,跟请客吃饭完了还要人把碗给带走没啥区别,李宗仁能干? 于是,蒋桂战争爆发,兄弟彻底掰了。这梁子一结下,就再也解不开了。 最让蒋介石耿耿于怀的,是1948年的副总统选举。当时国民党大厦将倾,蒋介石想让自己的心腹孙科当副手,稳住局面。可李宗仁偏不,硬是要出来搅局,而且还真让他选上了。这一下,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狠狠打了蒋介石一耳光。蒋在日记里气得大骂,觉得李宗仁这是在党国危难之际,只图个人权位,“党国之败,此人实为祸首”。 等到三大战役打完,国民党精锐尽失,蒋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接替他的代总统,正是李宗仁。可李宗仁这个“裱糊匠”,也补不了千疮百孔的破屋子。最后,他眼看大势已去,干脆借口“赴美就医”,把烂摊子整个扔给了蒋介石,自己跑了。 这在蒋介石看来,就是彻头彻尾的背叛。你当总统,享受了权力,却在最需要你承担责任的时候拍屁股走人,这算什么?所以,晚年的蒋介石,只要一提起李宗仁,就是咬牙切齿,说他是“党内毒瘤”,是毁掉国民党的内鬼。 再说说马歇尔。如果说李宗仁是“内忧”,那马歇尔在蒋介石眼里,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外患”。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手握数百万美械装备的军队,信心爆棚,觉得解决共产党就是分分钟的事。他最大的底气,就来自美国的支持。马歇尔作为杜鲁门总统的特使来华调停,蒋介石一开始是把他当财神爷和救星来接待的。 可他很快就发现,美国人想的跟他完全不是一回事。马歇尔的任务是避免中国发生全面内战,希望搞一个联合政府。 蒋介石觉得,马歇尔这个“中国通”根本不懂中国,“对共党认识不清,陷于共党阴谋而不自觉”。双方的谈判,基本上就是鸡同鸭讲。蒋介石一边在谈判桌上敷衍,一边在战场上积极推进。 这可把马歇尔给惹恼了。他认为蒋介石毫无和平诚意,是个无可救药的独裁者。于是,他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施压,最致命的一招,就是实施了对华武器禁运。从1946年8月到1947年5月,整整十个月,国民党军队得不到急需的美式弹药补充。 这十个月,恰恰是内战天平发生逆转的关键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前方攻势受挫,后方士气低落。蒋介石把这一切,全都算在了马歇尔头上。他认为正是他的禁运,才导致了军事上的被动和最终的失败。在他看来,“马歇尔害华,实为人类之蟊贼”。 那么,国民党的失败,真的就该让李宗仁和马歇尔来背锅吗? 其实这更像是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一贯正确”的形象,而找来的两个“替罪羊”。晚年的他,需要的不是反思,而是一个可以尽情倾泻怨恨的对象。 换个角度看,一个组织的崩盘,根子永远在内部。 首先,国民党自身的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孔宋家族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利用权势大发国难财,搞得民怨沸腾。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高官却在囤积居奇、走私倒卖。这样的政府,怎么可能得民心? 其次,是经济的彻底崩溃。金圆券改革的失败,导致了人类历史上都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一夜之间让无数中产阶级倾家荡产。 再者,是军事上的节节败退。蒋介石喜欢越级指挥,常常一个电话打到前线师团,打乱了整体部署。将领们各怀鬼胎,派系林立,谁也不肯拼自己的老本去救友军。 说到底,李宗仁的“不合作”和马歇尔的“釜底抽薪”,顶多算是国民党这艘破船沉没时的两股推力,但真正让这艘船千疮百孔、无法挽救的,是它自身的腐朽和蛀洞。 蒋介石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真正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失去了江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失去了民心。当绝大多数人民不再与你站在一起时,再强大的“兄弟”和“救星”,也救不了你。
蒋介石晚年曾言:“我之所以会失去江山,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这人是谁,为什么蒋介
原上花绽放
2025-08-17 04:38:04
0
阅读: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