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来噩耗!2025年8月3日,影响中美的大佬去世了,中文世界一片哀默! 2

万物聊综合 2025-08-16 17:19:49

美国传来噩耗!2025年8月3日,影响中美的大佬去世了,中文世界一片哀默! 2025年8月3日的午后,在美国匹兹堡一所寓所内,95岁的许倬云先生安详离世。 消息如同静水深流,却瞬间在中文世界激起千层浪。 这位生于无锡、长于台湾、成于美国,一生以轮椅为伴的史学泰斗,用他蜷曲的身躯丈量了中华文明的经纬,最终在异国他乡为传奇人生画上句点。 匹兹堡大学为他降下半旗,国台办发文追思,海内外学人同声哀悼。 许倬云的离去,不仅是一位学者的陨落,更是一盏照亮文明长河的明灯熄灭。 许倬云的人生起点,便是一场与命运的决斗。 由于先天性肌肉萎缩症,彻底让他的肢体不再属于自己,医生断言他终生难离轮椅。 当同龄孩童奔跑嬉戏之时,他只能选择呆在父亲书房里翻阅各类的典籍。 而他从十岁捧读《史记》,目光所及便已不是寻常的帝王将相而是小民的悲欢离合、市井巷陌里的烟火人生。 这份对“常民”命运的深切体察,源于八岁那年的震撼。 当时,一队川军士兵走过他家门前,奔赴台儿庄战场。 后来他得知,那整整一队人,无一生还。 普通人的血与肉,构筑了他理解历史的基石,也埋下了他毕生信念的种子。 正是无数卑微个体坚韧的生存意志,构成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层动力,“中国不会亡”。 身体虽有局限,但反而让他的精神和学术有了“更上一层楼”! 1953年,从台大历史系毕业,仅用九年便在芝加哥大学拿下博士学位。 学成后,他毅然返台任教。 在威权年代,他石破天惊地著《西周史》,毅然摒弃对帝王将相的颂扬,将笔触探入平民的生活肌理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1970年,面对日益逼仄的环境,他再度赴美,执教匹兹堡大学。 这非逃离,而是开辟新战场。 在西方学术殿堂,他用地道的英文,向金发碧眼的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智慧,解析《论语》《孟子》的精髓,著作如《心路历程》、《中国文化的精神》,成为穿透文化隔阂的桥梁。 他深知西方对中国的误读根深蒂固,从此他坚持:“讲清楚中国的故事,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于是,他以笔为矛,病中写,老来写,将“中国”二字重新嵌入世界文明的话语图谱。 改革开放后,许倬云欣然接受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 而最终,他选择南京这座承载民族深重创伤的城市,作为他播撒文化火种的重要阵地。 他多次往返大洋两岸,推动两岸学术交流不遗余力。 在敦煌莫高窟前,他指着壁画上融合波斯金线的飞天衣袂,对两岸青年学子动情阐释:“看,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气量,海纳百川!” 他创立“九州文化研究会”,望着两岸学者围坐论道,“我这辈子最大的憾事,便是未能亲眼见到完整的九州。” 这份对家国统一的深沉眷恋,临终前化为对宋代丘逢甲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颤声吟诵,闻者无不动容。 晚年的许倬云,身体每况愈下,脊柱手术后连久坐都成奢望,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毕生事业。 在B站,他面向年轻一代娓娓讲述历史。 在博客,他与项飚、刘擎等学者激荡思想。 甚至现身抖音,与俞敏洪共话青年困惑。 他非追逐流量,而是争分夺秒,将毕生所学所思,化作照亮未来的星火。 2025年秋,许先生走了。 他曾对许知远言:“惊涛骇浪是人生不免,但要紧的是扎稳自己的根。” 这位一生以残缺之躯拥抱文明长河、以如椽巨笔续写华夏精神的士子,用生命印证肉身虽逝,思想的光华足以穿越时空。 他念念不忘的“九州同”,终将在无数后辈努力下,变成现实。 许倬云,这位端坐轮椅却俯瞰千年的巨人,永耀九州。 主要信源:(中国侨网——许倬云:“惊涛骇浪是人生不免”)

0 阅读:353

评论列表

人生如梦-818

人生如梦-818

1
2025-08-17 02:11

怎么这么像许绍雄

万物聊综合

万物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