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蒙尘当清净之地沦为逐利场! 永信事件余波未平,清静庵丑闻再引哗然。“既不清又不静”的嘲讽背后,是公众对宗教场所商业化的深切失望。本应是心灵栖息地的庵堂,却充斥着算盘声与吆喝声;本该青灯古佛潜心修行的出家人,却将修行异化为赚钱表演,让信仰沦为明码标价的交易。 信仰的珍贵在于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追求,信众的供奉源于对教义的认同与信任。当香火钱变成“业绩指标”,祈福仪式沦为“付费服务”,这份纯粹便被彻底玷污。修行者本应是慈悲善念的践行者,却成了逐利的商人,这种“德不配位”不仅伤害了信众的真心,更摧毁着宗教的公信力。 “慈悲为怀”不应是空谈,“清静无为”不该成噱头。当宗教场所漠视众生苦难,却对利益趋之若鹜,信仰的根基便在质疑中崩塌。期待所有宗教场所铭记初心,将“清静”刻进骨子里,让“慈悲”落到行动上,重拾公众信任,让信仰回归心灵净土的本质,而非被利益玷污的工具。
抽象的世界抽象的大家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