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赵王司马伦举办宴会,宾客顾荣发现一旁侍立的厨子在咽口水,便将盘中的肉割

国际大碗说 2025-08-16 12:00:10

西晋末年,赵王司马伦举办宴会,宾客顾荣发现一旁侍立的厨子在咽口水,便将盘中的肉割了一块让他吃。顾荣这个无意之举,日后竟救了他一命。 这天,司马伦的府邸里正飘出阵阵肉香,宴会厅中,丝竹声与笑语声交织成一片浮华。 顾荣在大快朵颐时,突然注意到了身后不远处侍立的厨子。那厨子约莫二十岁出头,望着顾荣面前盛肉的盘子,喉头不受控制地上下滚动。 顾荣被这直白的馋意触动了心弦,他对厨子招了招手,说:“你过来。” 厨子浑身一僵,以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惶恐地走到席前,膝盖刚要弯下去行礼,就见顾荣用刀从盘中割下一大块烤得油光锃亮的肉,笑着递过来:“看你馋了半天,这肉赏你了。” 满座宾客都愣了一下,随即有人窃笑,在等级森严的西晋,士族与庶民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何曾有过名士向厨子分食的先例? 顾荣却毫不在意,自顾自地饮了口酒。那厨子捧着温热的烤肉,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深深鞠了一躬,退到角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顾荣很快就抛在了脑后。 彼时的西晋早已暗流涌动,“八王之乱” 的烽火已燃起。司马伦这场宴会,名为宴请群臣,实则是在为自己的篡位拉拢人心。 宴会结束后,顾荣回到家中,对妻子提及分肉给厨子的事,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如今世事纷乱,我辈尚且身不由己,竟还会怜悯一个厨子的馋瘾。” 妻子说:“乱世之中,人心最是难测。你一念之善,或许日后会有意外之报。” 顾荣闻言只是笑笑,并未将这话放在心上。他不知道,那个捧着烤肉狼吞虎咽的年轻人,早已将这份意外的善意刻在了心底。 这个厨子名叫卫灵,是洛阳城郊的农户出身,因战乱流离失所,才辗转进入赵王府做了厨子。在等级森严的王府中,他早已习惯了被呼来喝去,从未想过会得到名士的青睐。顾荣递过来的那块烤肉,不仅填满了他的饥肠,更温暖了他饱经风霜的心。 从那天起,卫灵每次见到顾荣,总会恭恭敬敬地行礼,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不久后,赵王司马伦终于撕下了伪装,将晋惠帝软禁在金墉城,自立为帝。登基大典那天,洛阳城血流成河,反对者被大肆屠戮。 顾荣虽未直接反抗,但也因面露忧色被司马伦记恨在心,虽暂时未被清算,却已身处险境。 顾荣深知司马伦残暴多疑,自己迟早会遭殃,便暗中计划逃离洛阳。可此时城门守卫森严,正当顾荣一筹莫展之际,卫灵找到了他,说:“顾公若信得过小人,小人愿助您出城。” 顾荣又惊又疑,不知这个厨子有何能耐。卫灵解释道,自己在王府后厨做事,经常要与城门守卫打交道送些酒肉,早已摸清了守卫换班的规律,更与几个底层士兵混得熟络。“ 深夜的洛阳城,街道上寂静无声,只有巡逻士兵的甲叶摩擦声偶尔传来。 顾荣换上了粗布衣衫,跟着卫灵从王府后门悄悄溜出。一路上卫灵轻车熟路地避开巡逻队,来到西门下。果然如他所说,守卫们正忙着交接换班,一片混乱。 卫灵笑着与士兵们周旋,趁着众人分食的间隙,悄悄将顾荣领到城门侧门。 卫灵低声说:“顾公快走吧,沿着这条小路一直向南。” 顾荣握着卫灵的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最终只说了句:“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卫灵憨厚地笑了笑:“顾公当初分肉之恩,小人没齿难忘。如今能报此恩,是小人的福气。” 就在这时,一个巡逻队长发现了异常,厉声喝道:“站住!什么人深夜出城?” 卫灵立刻挡在门前,大声喊道:“是我,后厨的卫灵,奉陛下命令出城采买,有急事在身!” 见是司马伦府中的厨子,巡逻队长也就不敢再多问了。 顾荣一路南行,历经艰险终于抵达建业。此时西晋王朝已摇摇欲坠,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史称 “衣冠南渡”。 顾荣因声望卓著,被琅琊王司马睿聘为军谘祭酒,成为东晋开国的重要谋臣。 后来顾荣在朝堂上屡次提及此事,对同僚感叹道:“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我当初分肉之举,不过是恻隐之心偶发,未曾想竟因此保全性命。可见天道循环,善恶有报,从不因人微而不察。” 这番话在士族中广为流传,许多人都深受触动,开始留意身边的普通人,渐渐改变了以往傲慢的态度。 顾荣在东晋为官期间,始终保持着仁厚的作风。有一次下属送来新鲜的鲈鱼,他想起卫灵当初馋肉的模样,便让厨房多做了几份,分送给府中的仆役。看到仆役们感激的笑容,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赵王府宴会上捧着烤肉狼吞虎咽的年轻人。 太兴元年,顾荣病逝,晋元帝司马睿追赠他为侍中、骠骑将军,谥号 “元”。在顾荣的葬礼上,许多曾受他恩惠的普通百姓自发前来送行,其中有当年南迁时得到他接济的流民,有被他提拔的寒门子弟,还有曾在他府中做事的仆役。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