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国民党驻盐城的师长李铁民下令将城内一百多地下党杀害,少将韩君明劝

风城春史呀 2025-08-16 11:06:38

1947年8月,国民党驻盐城的师长李铁民下令将城内一百多地下党杀害,少将韩君明劝他:“老铁,城破在即,你还是留个后路吧,不要把事情做绝。”

这句话像根针扎进凝固的空气中,盐城城墙外炮火连天,城内死气沉沉。

李铁民攥着处决名单的手青筋暴起,上面127个名字沉甸甸的,教书二十年的老教师王敬之、才十六岁的学生小陈,都被扣上“共党嫌疑”的帽子。

城外华东野战军的炮声震得指挥部房梁落灰,他心知盐城守不住了,可自己手上沾着血,降了也是死路一条。

李铁民的路早被自己堵死了,他跟着“倒戈将军”郝鹏举十几年,从排长爬到师长,早把投机钻营刻进骨子里。

郝鹏举投日伪他跟着,投国军他也跟,等郝鹏举假起义被解放军击毙,他反倒暗喜能接手残部。

谁知蒋介石压根瞧不上这杂牌军,空降黄埔系的毕书文当顶头上司。

李铁民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开会摔茶杯骂街是常事:“老子的兵啃窝头,你的人吃罐头?”

这口恶气憋到1947年夏,他搭上蒋介石亲信陈诚的门路,硬把毕书文挤走,刚独揽盐城防务没几天,华野四万大军已把城池围成铁桶。

困兽最凶残。李铁民想起郝鹏举被击毙时瞪圆的眼珠,冷汗浸透军装后襟。

他疯魔似的要拉人陪葬,牢里关的地下党成了最后筹码。

副官低声请示是否再审讯,他眼皮都没抬:“明早全毙了!”机枪已架在刑场,只等天亮扫射。

此刻韩君明踹门冲进来,这位黄埔六期出身的少将瘸着抗战时留弹片的腿,把名单拍在桌上:“师座!十六岁的学生也算共党?杀了他们,共产党破城时弟兄们还有活路吗?”

窗外炮火映得他脸色铁青,“你听听,城墙快塌了!”

韩君明不是临时起意。他早通过盐城商人秘密联系华野,对方承诺:保住地下党,起义一概不究。

趁李铁民犹豫,他暗中串联营里老兵,这些抗战时滚过战壕的老行伍早不想送死。

当李铁民疑心“弹药不足”的托词,带卫队直扑军械库时,韩君明带人横枪拦住去路。

刺刀对枪口的刹那,华野总攻炮火撕裂夜空,李铁民最后那点顽抗被炸得粉碎。

他抛下部队,只带几个亲信钻出东门逃命,把盐城甩在身后。

天刚亮,韩君明亲手打开监狱铁锁。

127人活着走出阴霾,王敬之后来当上盐城军管会教育科长,小陈成了《盐城日报》最年轻记者。

城门处,韩君明对整建制缴械的部队喊话:“各位受苦了,新时代开始了!”盐城战役平民伤亡不到两百,这罕见数字里有他挣出的生机。

南京城里,李铁民正唾沫横飞向蒋介石告状,咬定韩君明“通共叛变”。

可他半生劣迹早钉在耻辱柱上,抗战纵容日军、内战屠杀干部,连郝鹏举克扣军粮让士兵啃树皮的烂账都有他掺和。

虽算战场投诚,公审时罪证摞成山,最终吃了枪子。

而韩君明进华东军政大学进修,晚年当上江苏省政协委员,2019年他泛黄的战时日记和将星肩章放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展柜,玻璃下“四月十七日,谏止屠俘”的钢笔字仍清晰如昨。

历史洪流里,有人把退路走成绝路,有人把绝路劈成生路。

韩君明那声劝诫救下127条命,也拽回一群迷途者的魂,当年随他起义的营长后来说,若晚一天,刑场的血能漫过脚踝。

盐城城头易帜那刻,两种选择画出两条命途:一边是算尽机关终成空,一边是悬崖勒马见青天。这道理老百姓最明白:人活一世,别把路走绝了。

0 阅读:207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