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钟发的社交媒体喊话,一般要么是酒后真言,要么是掐准时机的政治表演。 特朗普这次显然属于后者,他在2025年8月10日突然发文,要求中国“立刻将美国大豆订单翻三倍”,还承诺提供“快速服务”。 然而这次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中国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短暂上扬后,很快又回到了现实——中国采购商的名字,在美国农业部最新出口订单栏里依然空空如也。 这不是中国故意和美国过不去,而是国际贸易规则中最朴素的道理:市场说了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年消耗超过1亿吨大豆,但采购谁家的货,首先看价格和需求。 美国大豆目前面临两个硬伤:一是价格没优势,巴西大豆每吨到岸价比美国便宜500多元人民币; 二是中国自身需求结构也在变,国内豆粕库存充足,低蛋白饲料技术推广后,豆粕在养殖业中的用量已经从17%降到12.8%,再加上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十年猛增,2025年预计增产25%,供应端早已不是“非美不可”的局面。 特朗普喊话背后,其实是美国农业系统性的焦虑。2025年7月到10月,本该是美国大豆出口旺季,尤其去年此时中国下单超过700万吨,占美国同期出口量一半。 但今年中国早早转向南美,9月向巴西订了800万吨,10月再加400万吨,把美国晾在了一边。中西部粮仓里积压的大豆堆成了山,有的甚至开始发霉变质。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库存达到15年峰值,足够装满15万个标准集装箱。更棘手的是,这些大豆不是想卖就能卖。 全球大豆进口量61%在中国,第二名阿根廷只占6%,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还不到中国零头。失去中国市场,美国大豆等于失去了全世界。 这种被动局面,某种程度上是美国自己“促成”的。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时,大豆就是第一批被中国反制的产品。当时中国对美大豆依赖度超60%,确实被动。 但美方没料到的是,七年过去,中国在供应链调整上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一方面在巴西投资港口铁路,打通南美供应链; 另一方面国内推动“大豆振兴计划”,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主产区种植面积达1.59亿亩,高产抗病品种覆盖率超80%。当美国还想着用老剧本谈判时,中国早已换了新战场。 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不是贸易报复,而是市场选择下的自然结果。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中,单一依赖关系的打破往往带来阵痛,但阵痛之后是更均衡的格局。 巴西农民因中国订单扩建粮仓,俄罗斯通过人民币结算拿下中国玉米合同,连阿根廷豆粕都首次获得中国准入。 当太平洋东岸的豆农为滞销发愁时,西岸的青岛、大连港口,正迎来一船船贴着巴西、阿根廷标签的大豆。国际贸易没有永远的赢家,但尊重市场规律的一方,永远握有主动。 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本质上是以实力重构贸易规则。当美国还停留在“不买大豆就不访华”的外交讹诈思维时。 中国已把合作扩展到更广阔维度:中俄粮食走廊年供应500万吨主粮,乌克兰恢复黑海粮食出口,东南亚橡胶、矿产协议稳步推进。 这些布局让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更从容——是否需要美国大豆,完全基于市场逻辑而非政治压力。白宫若真想解决农业危机,或许该先明白一个道理:挥舞关税大棒的手,永远接不住平等合作的橄榄枝。 参考资料:特朗普希望中国将大豆订单增加3倍 外交部回应 2025-08-12 18:45·央广网
凌晨两点钟发的社交媒体喊话,一般要么是酒后真言,要么是掐准时机的政治表演。
观今言史啊
2025-08-16 10:21:07
0
阅读:88
分分钟捞钱几十万
控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