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王耀武逃跑前特提醒手下:此战和抗战不同,大家莫轻生。我受栽培多年,理应身先士卒,我带一个营先突围,大家好自为之。 济南城破在即,这位曾经威震抗日战场的名将面临人生最后的选择。8天8夜的困兽之斗后,王耀武说出了这句充满无奈的话。同样是战争,为何他在抗战中宁死不屈,却在内战时劝部下”莫轻生”?这句话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王耀武知道吴化文是有名的常变将军,西北军、中央军、汉奸队,他都干过;但在这危城之内,吴的这两万兵力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948年的济南,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早在5月份,王耀武就向蒋介石提出了放弃济南的建议,被蒋批评了一顿,说王不争气,敌人还没来进攻自己就先气馁了。无奈之下,这位山东汉子只能回到济南准备死守。 王耀武从1940年接替俞济时任74军中将军长,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哪一场不是他率领74军拼死血战?那时候面对的是日本侵略者,为了民族存亡,军人可以慷慨赴死。可现在不一样了,这是内战,打的都是中国人。 1948年9月16日,旧历是中秋节的前一天八月十四。就在这天夜里,解放军向济南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战况比王耀武预想的还要糟糕。东线的茂岭山、砚池山很快就被攻破,这些被吹嘘能守半个月的据点,解放军只用了两小时就拿下了。 更要命的是9月19日,国军外圈防御的指挥官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在中共政治争取下率2万多人投降。当王耀武接到这个消息时,简直如五雷轰顶。两军交战,大将倒戈,这仗还怎么打?他拿起电话想联系吴化文,却怎么也联系不上。 战斗进行到第八天,济南外城已全部被解放军占领。王耀武随即调整部署,除留1个营守千佛山,1个团守马鞍山,以3个旅又1个团守商埠外,将主力撤入城内。此时的王耀武清楚地知道,大势已去。 9月24日深夜,在济南城最后的指挥部里,王耀武把手下军官们聚集起来。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环视着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缓缓开口:“各位兄弟,此次济南之战,内有倒戈,外无援兵,我们已经在此坚持了整整八天八夜,也算是尽到了军人的本分。” 接着,他说出了那句关键的话:“此战和抗战不同,眼下的整体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所以我劝大家莫轻生。我受栽培多年,理应身先士卒,我带一个营先突围,大家好自为之。” 这番话道出了王耀武内心的矛盾。王耀武深知,解放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内战。内战不比外战,没必要对自己的同胞下死手,在胜负已分的情况下,王耀武还是不愿意看到自己手下的士兵们有过多的牺牲。 说完这些话,王耀武开始安排突围。他让营长带着部队从事先挖好的地道出城,自己则带着4个卫士化装混在突围队伍中趁乱逃出济南。为了脱险,他事先安排十几个相貌和他差不多的部下,城破被俘时自称王耀武。 逃出城后,王耀武一行换上农民服装,雇了几辆马车向青岛方向逃窜。他化名乔堃,几个卫士也改了名字。几天来,他们顺利通过了多个检查站,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 9月28日上午8点钟左右,在张建桥上发现两辆大车和七个人,形迹十分可疑。负责盘查的解放军战士发现这些人口音不同,说是去青岛做生意,但问起具体情况却答不上来。特别是那个身材高大的胖子,看起来根本不像生病的样子。 经过反复审问,王耀武见装不下去了,便长叹一口气,说道:“我说实话,我就是你们要找的王耀武。我不想你们打仗,在济南一战中,我也没有带部顽抗。”这位曾经的抗日名将,在内战的末路上选择了坦白。 王耀武被俘后,毛泽东叫罗瑞卿转告他说:“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王耀武表现积极,认真学习改造。 1959年2月王耀武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1961年2月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特赦后的王耀武积极撰写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1968年,王耀武因病离世,享年64岁。 从济南城破前那句”此战和抗战不同,大家莫轻生”,到功德林里的认真改造,王耀武的人生轨迹见证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被历史铭记,而他在内战中的选择,也反映了一个职业军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清醒。 一句”此战和抗战不同”,道出了多少历史的沧桑。王耀武的选择你怎么看?是明智的自保,还是对时局的清醒认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一起探讨那个复杂时代里的人性光辉与历史真相。
1948年,王耀武逃跑前特提醒手下:此战和抗战不同,大家莫轻生。我受栽培多年,理
历史趋势解码
2025-08-16 01:24:2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