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三记冷刀。北京没喊口号,直接把账单甩到案头:两家欧盟银行进了反制清单;加拿大、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被裁定倾销、先交保证金;加拿大油菜籽被贴上“临反”标签。动作密、落点准,信号比声明好懂——别把中国当出气筒,更别把规则当挡箭牌。 先说银行。8月13日,商务部把两家欧盟银行列入反制,禁止境内组织个人与之交易、合作。别急着问是谁,看注册地就够了——维尔纽斯。这刀绕着欧盟落下,刃口却贴着立陶宛。过去几年,立方在台湾议题上花样不少,从“代表处”到对华挑衅,从政治秀变成了商业风险。北京这次顺水推舟,一石二鸟:既是对欧盟7月把两家中资银行拉黑的回敬,也是给维尔纽斯上的补习课——经济后果不写在推特上,写在资产负债表上。 第二刀落在橡胶上。8月12日,卤化丁基橡胶反倾销初裁出炉:加、日确有倾销,损害成立。14日起先行征收保证金,加方最高40.5%,日方最高30.1%。这不是拍桌子,是按程序走到这一步的必然。有人爱把“安全”当万用钥匙,动不动就是国家安全;真轮到你产品进中国市场,对不起,还是得讲成本、讲证据。 第三刀是油菜籽。还是12日,商务部认定加方商品存在倾销,14日起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偏偏赶在加方出口旺季前,这点把渥太华噎得不轻。要知道,加拿大一半以上的油菜籽往中国走,2024年对华出口接近50亿加元。你前脚跟着华盛顿对中国电动车、钢铝加码,后脚就盼中国继续“照单全收”?市场不是慈善,政治账别想让别国买单。 被点名的一方很快“各显神通”。东京回手一招:对自华进口热镀锌钢带、钢板立案调查,原则上一年内结案。调门不低,套路不新——对等调查、对等关税,情绪对着国内,程序对着世贸文本。渥太华这边更直白:两位部长连夜发联合声明,否认倾销,喊“深感失望”,顺带把“贸易多元化”挂嘴边,像极了失意后立刻换头像、说要重新开始的社交媒体宣言。问题是,全球能替代中国体量的“新对象”,你准备去哪儿找?加媒评论区很诚实:与其指天骂地,不如先解释清楚,之前跟着美国起哄、对华不断加码时,你们算过自家农场和选区的账没有。 把三件事放在一起看,脉络更清楚。对欧盟,是提醒:经贸与金融合作是多年积累的资产,别拿制裁当常态工具;对立陶宛,是点名:政治作秀别拿全欧买单;对加拿大、日本,是校准:规则在,证据在,别把“同盟”当豁免证。北京这轮出手有两个特点——一是“精准”:点穴而非乱拳,找的是承压点,不是吓人;二是“节奏”:银行先行、货物跟进,程序公开,时点卡得紧。尤其油菜籽,时机堪称教科书:既能放大政策信号,又能让对方感受到真实的边际成本。 外面也别急着解读成“全面摊牌”。这不是砸桌子,更像把规矩摆回桌上。该沟通沟通,该磋商磋商,但如果谁把中国的核心关切当装饰,把对华市场当提款机,那就别怕看见“临反”“反制清单”这样的冷词频繁出现。对北京而言,“不惹事”不等于“怕事”,“讲规则”也不等于“任人改规则”。 日本和加拿大的“报复”,更多是姿态管理。东京要给国内产业一个交代,渥太华要在盟友朋友圈里刷存在。可真要落到产业链和订单上,还是那句话:市场会投票,算得清的账才算数。北京连发三令,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尊重是相互的,损害就要付费。谁把这当成“面子工程”,最后丢的多半是里子。 参考资料:《 中国对欧盟两家金融机构采取反制措施-中国新闻网 》
加拿大总理突然发飙!对华贸易大反转?2025年75.8%保证金背后真相曝光!
【10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