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奉劝所有人中国人,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

韫晓生 2025-08-15 18:17:43

[中国赞]奉劝所有人中国人,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出了事实。扎哈罗娃说,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   (信源:参考消息——扎哈罗娃批日本“拒绝完全承认二战结果”)   1981年的北京,自行车铃声和胡同里的叫卖声还未散去,一个叫玛利亚·扎哈罗娃的苏联小女孩,正瞪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谁也想不到,四十年后,这个曾穿梭在四合院里的孩子,会站上世界外交的风暴中心,成为俄罗斯外交部那位言辞犀利的发言人。   从她童年的北京记忆到今天强硬的国际立场,背后似乎藏着一条清晰的线索,而这条线索,或许恰好能解释今天中俄战略协作的双重逻辑。   这套逻辑首先体现在对历史的坚决捍卫上。   当日本前防卫大臣岩屋毅抛出“苏联1945年对日宣战不正当”的说法,想从根子上动摇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时,扎哈罗娃的回击快且狠:“日本是全世界唯一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   这不只是一次外交口水仗,更像是一次战略亮牌,说给所有想“翻旧账”的势力听。她进一步警告,如果美国敢在日本部署核武器,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就别谈了。   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俄罗斯看得很清楚,日本近年的动作越来越危险。军费开支上涨,军事装备不断更新,还经常派船前往钓鱼岛,还一个劲儿地拉着美国想把这片地方塞进《美日安保条约》。   这些行动表明,所谓“历史争议”并非学术探讨,而是为现实扩张铺路。日本高层就台湾问题频繁放话,称“不能坐视中国改变现状”,实则是将自身与美国战略捆绑,把台海作为牵制中国的前沿阵地。其言行不一的做法,与偷偷修改历史教科书如出一辙。    莫斯科深知,否定《雅尔塔协定》即否定战后秩序起点。若此口子撕开,南千岛群岛主权乃至整个亚太格局都将受冲击。   于是,俄方关闭和平谈判通道,终止多项合作协定,以决绝姿态表明:不认历史,别想现实中讨价还价。这种强硬也是说给面临日本历史修正主义与现实挑衅的中国听的,一道捍卫二战胜利果实的无形防线就此形成。   不过,中俄的战略协作如果只停留在防守和反击,那格局就小了。这套逻辑的另一面,是主动去塑造一个新未来。   2025年7月17日,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清晰表态:“俄方视中方为优先合作伙伴。”这八个字,精准呼应了两国元首“共同维护发展和安全利益”的共识,标志着双方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抱团取暖,而是进入了主动引领变革的新阶段。   这种“优先”也不是嘴上说说。当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搅弄风云时,扎哈罗娃毫不含糊地站出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指美方行为违反国际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数据更有意思,俄罗斯在台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支持率高达98%,在世界大国中一骑绝尘,和西方那种暧昧不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扎哈罗娃对此的解读是:“我们正在与全球南方国家一道,推进国际体系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合作并没有复制冷战式的军事同盟,而是一个基于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框架。   最终,历史与未来,在扎哈罗娃这位外交官身上交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她对中俄协作的强调,既是对历史正义的守护,也是对未来方向的宣告。   她说得很直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最好办法,就是打破单边霸权对国际事务的垄断。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是中俄合作的法理与道义基础,而以此为起点,共同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多元的国际新秩序,则是双方共同的愿景。   从那个在北京胡同里埋下友谊种子的女孩,到今天为多极化世界格局奔走的外交官,扎哈罗娃的人生轨迹,恰如中俄关系从深厚的历史情感走向共同塑造未来的缩影。当年那颗种子,如今已长成一棵足以支撑世界新格局的大树。   当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序曲交织在一起,由“全球南方”共同谱写的新时代乐章已经奏响,那么在这场深刻的全球变革中,你认为开放包容的合作模式,最终能否超越根深蒂固的阵营对抗逻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