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华中局推荐萧华为广西省委书记,就在准备任命时,毛主席却发来电报,说:

风城春史呀 2025-08-15 17:10:56

1949年,华中局推荐萧华为广西省委书记,就在准备任命时,毛主席却发来电报,说:“这个人不合适,希望能考虑其他人!”

对于不合适的原因,毛主席也说得很明白。

首先,当时广西解放没多久,匪患严重,要想把当地治理好,主要依靠老百姓,那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与群众搞好关系。

萧华如果到广西担任剿匪工作,那是没有问题的,他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也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但是让他搞治理就不太合适了。

因为他搞地方治理工作的经验不足,当然并不能因此断定他治理不好广西,但当时广西的情况有些特殊,这就谈到了第二点。

其次,广西省不同于其他省,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成分复杂,各民族文化习惯不一,一旦搞不好群众关系,残匪就有可能利用群众搞事情。

所以,广西需要一位有治理经验的领导人,而且此人还要对广西十分熟悉,这样有利于迅速开展工作。

那么,华中局为何认为萧华合适呢?当然也有理由:

其一,广西是被四野解放的,从四野中选任省委书记也无可厚非,比如福建省由三野解放,一把手由三野张鼎丞担任,再到后来的叶飞;再如四野的黄克诚、程子华,也是如此。

其二,萧华本人也十分有才华,13岁参加革命,政治立场坚定,根正苗红,打仗是一把好手,有利于剿匪工作的开展,当过兵团政委、辽东省委书记,也有一定的地方治理经验。

相比之下,萧华的优点不少,但弱势也很明显,就是对广西并不熟悉,这也是毛主席否决的主要原因。

对于两广,毛主席的主张是“广人治广”,广东省的一把手为叶剑英,对于广西,同样也最好选一位本地人,但后来这个重任却落到了张云逸的肩上,而张云逸则是海南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张是海南人,但当时海南隶属于广东,原则上也符合“广人治广”,当地百姓至少也是认可的。

最为重要的是,张云逸与广西有着很深的渊源。

著名的百色起义源于广西,其中就有张的参与。

1929年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为巩固其在广西的统治地位,愿意与共产党合作,当时中央派去的接洽人就是张云逸。

张抵达南宁后,在俞、李二人的军队中找到了立足点,不仅担任了广西教导总队的负责人,还兼任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的大队长。

这两队伍可不好带,教导队有3个营9个连,营长都是思想反动的旧军官;警备4队更是由收容土匪、民兵、散兵组建起来的,成分复杂。

但这两支队伍在张的调教下,逐渐扭转为一支由我党掌握领导权的工农红军,成为后来百色起义的主力军,后被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七军,由张任军长,邓小平为政治委员。

百色起义后,党组织在20多个县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一个百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这其中都有张云逸的功劳。

1937年时,党中央又委派张到广西从事统战工作,并与桂系建立了联系。1941年“皖南事变”后,日伪利用国共矛盾,趁机发动了豫南战役,为缓解我军局势,张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与李、白取得联系,开展统战工作,提出一致对外抗日,不久,桂系便不再纠缠新四军了。

事后,毛主席说:“我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陈毅也曾评价他说:“从统战战场到抗战战场,张老都是功在我党。”

当华中局把张云逸报上去时,毛主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人选符合广西的实际情况。

张云逸在上任后,很快便展现出他超强的工作能力。

针对广西当前社会混乱,百业凋敝,土匪猖獗,为稳定社会秩序,他下令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以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势力、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

为彻底清剿土匪暴乱,他迅速发起“清剿匪特,巩固治安”的战役,并联合广西军区,将剿匪作为全省首要工作。

至1950年12月底,全省歼匪9万余人,到1951年5月,终于胜利完成了剿匪工作。

在社会秩序稳定后,他按照中央指示开展土改工作,并于1952年完成。

广西在张云逸的治理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将来走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