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卢氏县“135”扶贫公路欠薪风波,民愤背后是公信力的危机在卢氏县,“135

碧菡评趣事 2025-08-15 12:41:28

河南卢氏县“135”扶贫公路欠薪风波,民愤背后是公信力的危机

在卢氏县,“135”扶贫公路曾被视为脱贫攻坚的希望之路,承载着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条本应带来福祉的公路,却因欠薪问题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暴,引发了强烈的民愤。

众多参与“135”扶贫公路建设的农民工,在工程完工后,迟迟未能拿到应得的报酬。他们之中,有的是家中的顶梁柱,为了这份工作背井离乡,指望着工资养家糊口、偿还债务;有的是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满心期待通过参与扶贫项目改善生活条件。可如今,工资被拖欠,生活的压力如大山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有的工友无奈地说:“我们没日没夜地干,就盼着能早点拿到钱,给家里老人看病,供孩子上学。可现在呢,路修好了五六年了,工资款却一拖再拖,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找工程承包商讨要说法,得到的却只有推诿和敷衍。承包商称甲方拖欠没钱支付,而相关部门也未能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使得问题陷入僵局。

这起欠薪事件,不仅仅是经济纠纷,更是对卢氏县公信力和扶贫政策的严峻考验。扶贫公路的建设,本是政府为改善民生、助力脱贫的重要举措,却因欠薪问题寒了百姓的心。民众对卢氏县的信任,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渐瓦解,对扶贫政策的执行效果也产生了质疑。如果连为扶贫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农民工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那么扶贫的意义又何在?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135”扶贫公路欠薪事件,相关部门不能再推诿扯皮。不作为,必须尽快介入协调落实,督促各方履行责任,确保农民工的血汗钱早日发放到位。同时在推进各类民生工程时,不仅要注重工程进度和质量,更要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资金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让扶贫政策落地生根,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给农民工一个交代,也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卷。讨要工程款[超话]

0 阅读:0
碧菡评趣事

碧菡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